高中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8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8 新人教版必修4

ID:29794983

大小:71.0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3

高中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8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高中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8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高中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8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高中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8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高中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8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8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课第一框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前预习案】【学习目标】1、了解实践的含义2、理解实践的特点3、理解并能够应用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知识梳理】(一)实践及其特点P42-43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注意:实践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它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本质区别,因为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主性、创造性特点。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实践的三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44-461、实践是认

2、识基础:-------、-----------、--------、--------、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错误)(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⑴.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知道自己实践的和实践所产生的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⑵.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中来,最终还是要回到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自学检测】1.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A、喜鹊做巢B、农民耕地

3、C、个人反思D、学习研讨“科学发展观”2.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告诉我们()A、认识只能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B、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C、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D、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3.“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科学技术在实验室不如在实践中发展快C、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D、发展科学有功的主要不是知识分子,而是人民群众4.毛泽东说:“精通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这说明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

4、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我的困惑】第六课第一框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堂探究案】【问题探究】结合学习的内容思考如下问题:1.认识是什么?2.人的认识从哪里来?3.什么是实践?4.实践有什么特点?5.怎样看待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自主研究例题】1.下列活动属于实践的有()A工人炼钢B矿产勘探C农民开荒D参观E社会调查2.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A.渔民捕鱼B.运动员比赛C.工人炼钢D.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3.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效

5、仿,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①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死亡,直至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

6、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④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展人的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我的收获】总结提升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的原理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⑶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⑷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总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方法论意义:要正确处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反对认为认识是头脑自生的唯心主义观点。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决定认识(理论),认识

7、(理论)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方法论意义:既要重视实践又要重视理论,把实践和理论紧密结合起来(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反对割裂理论和实践辨证关系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两种错误。【课堂练习】1.下面的活动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A蜜蜂酿蜜B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C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D营业员售货2.我国通过制定“十五”计划来指导今后五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实践是A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D

8、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3.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