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防治技术讲义_李修峰

鱼病防治技术讲义_李修峰

ID:29795412

大小:307.68 KB

页数:56页

时间:2018-12-23

鱼病防治技术讲义_李修峰_第1页
鱼病防治技术讲义_李修峰_第2页
鱼病防治技术讲义_李修峰_第3页
鱼病防治技术讲义_李修峰_第4页
鱼病防治技术讲义_李修峰_第5页
资源描述:

《鱼病防治技术讲义_李修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鱼病防治技术讲义《鱼病防治技术》讲义李修峰2015/8第56页共56页鱼病防治技术讲义鱼病防治技术目录1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诊断61.1调查询问61.2现场观察61.2.1了解水质变化61.2.2观察水产养殖动物在水中的活动61.3鱼体检查71.3.1目检:71.3.2镜检:81.4用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81.5对怀疑是中毒或营养不良引起的疾病,应对水质和饵料进行检查82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药物82.1常用渔药的分类及各类禁药82.1.1抗菌类药物92.1.2水体消毒剂92.1.3抗寄生虫药物102.1.4抗真菌药物112.1.5抗病毒药物112.1.6环境改良剂112.1.7调节

2、代谢及促生长112.1.8生物制品和免疫激活剂。112.2对症选药与正确用药122.3用药量的确定与合理给药132.4联合用药与合理配伍153渔药的生产应用知识173.1杀藻药物:173.2菊酯类杀虫药:173.3含氯、溴消毒剂:173.4杀虫药(敌百虫除外)或硫酸铜:173.5外用消毒、杀虫药:17第56页共56页鱼病防治技术讲义3.6阿维菌素溶液:173.7内服杀虫药:183.8外用杀虫药:183.9辛硫磷:183.10碘制剂、季铵盐制剂:183.11一水硫酸锌:183.12代森铵和代森锰锌:183.13维生素C:183.14硫酸亚铁:183.15硫酸乙酰苯胺:183.16硫酸铜

3、:183.17敌百虫:193.18高锰酸钾:193.19阳离子表面活性消毒剂:193.20盐酸氯苯胍:193.21阿维菌素、伊维菌素:193.22季铵盐碘:193.23海因类:194水质管理194.1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194.2溶解氧——水产动物生命要素214.2.1养殖(育苗)水体溶氧要求214.2.2造成溶氧不足的因素214.2.3引起鱼、虾浮头的原因224.2.4鱼虾缺氧时的反应234.2.5溶氧与其它有毒物质的关系234.2.6如何增氧?244.3pH值——水质状况的晴雨表244.3.1水质pH值的控制标准244.3.2pH值对水产养殖动物的直接影响244.3.3pH值对

4、水质的影响25第56页共56页鱼病防治技术讲义4.3.4如何调节水体pH值254.4硫化氢(H2S)——水体中剧毒气体254.4.1硫化氢的来源254.4.2水体中的硫化氢的控制标准264.4.3硫化氢的毒性264.4.4维持池水硫化氢不超标的方法264.5氨(NH3)——水产动物的隐形杀手274.5.1氨的来源274.5.2水中氨的控制标准274.5.3氨的毒性274.5.4氨的毒性与pH值的关系284.5.5如何防止水中氨过高284.5.6水中氨氮偏高如何处理?294.6亚硝酸盐(NO2-)——水产动物致病根源294.6.1亚硝酸盐(NO2-)的来源294.6.2亚硝酸盐的控制标

5、准294.6.3亚硝酸盐的毒性304.6.4怎样防止亚硝酸盐过高?304.7池水变坏的征兆、原因及改善方法304.8“肥、活、嫩、爽”水质的具体要求314.8.1绿豆色:324.8.2浅褐带绿色:324.8.3油绿色:325清塘、肥水的科学方法325.1肥水时间325.2清塘肥水方法335.3肥水物质345.4水质调节346常见病害诊断和防治方法:366.1草鱼病毒性出血病366.2痘疮病37第56页共56页鱼病防治技术讲义6.3烂鳃病386.6细菌性败血病(暴发性出血病)416.7白头白嘴病416.8白皮病426.9打印病436.10疖疮病446.11竖鳞病446.12水霉病456

6、.13鳃霉病466.14鳃隐鞭虫病476.15车轮虫病486.16小瓜虫病496.17斜管虫496.18杯体虫506.19指环虫516.20三代虫病526.21锚头鳋病536.22中华鳋病546.23鱼鲺病556.24碘泡虫55第56页共56页鱼病防治技术讲义1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诊断1.1调查询问在诊断某种疾病之前,首先向渔农询问,了解其水源情况,养殖品种及密度,往年的发病史,用过何种药物,使用药物的浓度和次数,效果怎样。调查中应注意病鱼是陆续少量死亡,还是死亡有明显的高峰期,前者应考虑是寄生虫侵袭的可能,而后者可能是暴发性传染疾病。1.2现场观察现场观察也是诊断鱼病的重要环节,现场

7、观察的内容包括水质状态,水产养殖动物在水中的表现,池塘的大小、水深、底质及周围环境以及发病后采取的防治措施等。1.2.1了解水质变化了解水体的透明度、肥瘦情况、酸碱度、溶氧、氨氮、亚硝酸盐、有无农田、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流入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可引起养殖鱼类疾病的发生甚至死亡。1.2.2观察水产养殖动物在水中的活动观察濒死动物的活动情况和体色的改变等特征。鱼病的发生分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型鱼病,有的表现出血等症状,有的外表与正常鱼区别不大,但一经出现死亡,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