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精讲 粤教版

高一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精讲 粤教版

ID:29801058

大小:70.0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3

高一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精讲 粤教版_第1页
高一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精讲 粤教版_第2页
高一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精讲 粤教版_第3页
高一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精讲 粤教版_第4页
高一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精讲 粤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精讲 粤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一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精讲一.本周教学内容:《郑伯克段于鄢》二.学习目标:1、通过课文的研讨,认识儒家一贯提倡的伦理道德在春秋时代贵族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斗争中的尴尬地位,认识到它的虚伪性。2、通过研讨,鉴赏本文在戏剧性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方法。3、通过课文研讨,鉴赏本文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塑造方法。学习要点:一.关于“春秋”“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这种编年史周王朝和诸侯各国都有,虽然内容不同,一般都称为《春秋》。现今流传的鲁《春秋》是经过孔子修订的,极其简括地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起

2、于隐公元年,终于哀公14年(前722-481),记事特别简单,类似新闻标题。孔子为了维护周王朝的奴隶制统治,主张尊王攘夷,正名定分,巩固最高奴隶主政权,使“大一统”局面恢复安定。他的这种政治主张,通过《春秋》的谨严笔法表现出来。二.关于“左传”1、关于“传”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就是“传”。2、《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记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比《春秋》多十三年。3、前人多说《左传》不传《春秋》,因为《左传》的文笔富艳浮夸,其详载历史的本末及有关佚闻琐事,太过细致,有如文学

3、作品中的小说,违背了“春秋大义”。4、《左传》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既有民本、爱国等进步思想,也包含封建伦理观念,正统等级观念等在今天看来落后的思想。5、《左传》叙事详细完整,故事性强,善于用极少的笔墨来刻画人物的细微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个性化。6、司马迁、班固都说作者是左丘明,班固并说左丘明是鲁左史,大多人认可这个说法。三.关于《郑伯克段于鄢》1、史学、文学的经典名篇,《左传》的首篇,《古文观止》的首篇。2、作为一个标题,一句历史大事记,这标题交代故事的主要人物,故事本身、地点。“郑伯在鄢地打败段”,看似平常但我们若想

4、想,郑伯与段是嫡亲兄弟,“鄢”又不在郑国境内。这些问题,就感到这个故事不是那么简单。3、在课文的第五节后,省了这么一句话:“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这段话解释经文何以如标题这样记的原因。4、孔子是一个保守的人,他一生主张克己复礼,要恢复以前的“礼”,要恢复那“伦理”,对当时道德的沦丧深恶痛绝。《左传》顺承此意,本文就写了一国君家庭内部的矛盾斗争,再现了当时统治阶级为争权夺利不顾伦理道德的情形。5、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究竟赞扬了什么?谴责了什么?为什

5、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四.故事简述1、这题目里含有一个故事:隐公之年,郑国国君之弟公叔段,谋划夺取哥哥郑庄公的君位,庄公发现后,巧施心计,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诱使公叔段得寸进尺,愈加骄横,然后在鄢地打败了公叔段,使他“出奔”。2、这样一个历史事件,这样的一个家庭悲喜剧,不同时代的人总是要记录、评述、解说的。大圣人孔子就用了九个字“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记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齐全了,也不是没有褒贬,但他的春秋笔法再高明,再有情感,总也说不清,这不过是新闻标题而已。比如,郑伯的“何”如何解释?根据伯仲叔季的排行解释成兄长的话

6、,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郑哥哥克了段弟弟。那如果理解成爵位的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郑伯爵克了段叛逆。有的同学问段的结果(或叫下场)是怎样的?是死了还是流浪远方?题目上只有“克”这个字,相当麻烦,到底是打败,打垮攻克还是杀掉了,再如“于鄢”,古人说,鄢,远也,在很远的地方哥儿俩怎么会决战一场呢?再看看地图(幻灯展示地图)怎么会呢?五.就对故事发展与高潮中三个主要人物间的关系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明确:①姜氏作为两人母亲,却伙同自己喜欢的二儿子巧设奸计,阴谋内外夹击,推翻大儿子的政权。(由此可见姜氏的狡诈阴毒。)②公叔段以弟攻兄,以

7、臣犯君。(通过其犯上兵败的经历,可见其不自量力,妄自尊大,有勇无谋。③庄公面对母亲与弟弟正在犯的错误,没有从母子之情与手足情谊出发,给予及时的劝阻,而是采取放纵的态度,并巧设缓兵之计,一步步将两个人引入设计好的圈套,借用国君的身份打击二人。(可见庄公的老谋深算,薄情寡义。)通过以上三组关系的分析,那么前面语言、行为所要表述的内容就可以用这两句话来加以概括。(步步进入圈套,走向灭亡。暗暗实现计谋,走向成功。)上面我们通过对这三个主要人物很有个性的语言与行为的简要分析,了解到一些他们很有特点的性格,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六

8、.结论:故事到这个地方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那三组关系并没有按照我们预想的传统的道德规范要求展开,因而向我们展示的是在古代那个社会大变革时期母亲算计自己的亲生儿子,兄弟之间手足相残,臣子犯上做难,诸侯随意讨伐,人们的心灵已经严重扭曲等一系列让人感到恐怖与寒心的画面,对此孔子也不免发出了周室衰微,道德沦丧的感慨。虽说现在已经没有君贤臣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