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最后一课》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最后一课》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ID:29802492

大小:76.5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3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最后一课》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最后一课》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最后一课》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最后一课》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最后一课》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最后一课》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7最后一课精彩开篇词同学们,当中国申奥成功、足球圆梦、加入世贸那一个个伟大的时刻到来的时候,所有的华夏儿女无不热泪盈眶,欢呼雀跃。为什么?因为我们流淌着一样的民族热血,拥有着一样的民族感情,热爱拥有着同一个名字的祖国。爱国主义包含着荣誉感、自豪感、捍卫民族尊严与领土完整等情感。可你们是否知道,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也是爱国的表现,特别是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这种感觉才最强烈。学习目标1.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写法。2.了解在情节发展过程中通过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突出主题的方法。3.感受小说

2、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热爱祖国和祖国语言的情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再也不能学习汉语,每天你挂在嘴边的普通话不能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只能用日语交流,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郝叟(hǎosǒu

3、)懊(ào)悔字帖(tiè)强(qiǎng)迫踱(duó)步哽咽(gěngyè)惩罚(chéngfá)祈祷(qǐdǎo)诧异(chàyì)挟(xié)着2.解释下面词语。哽住:声气阻塞。踱:慢步行走。捂:遮盖住或封闭起来。惩罚:严厉地处罚。征发: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财物。祈祷: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愿望的一种仪式。诧异:惊奇。宛转:(说话)温和而曲折(但不失本意);(歌声、鸣声等)抑扬动听。责备:指责过失。视察:上级到下级单位检查工作。督学:旧时教育行政机关负责视察、监督学校工作的人员。思量:这里是考虑的意思。喧闹:喧哗热闹

4、。布告:(机关、团体)张贴出来通告群众的文件。 3.作者链接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4.背景链接《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1870年7月,法国

5、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5.文体链接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它是以刻画人物

6、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环境的种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叫“最后一课”?从文中找出依据。【交流点拨】这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2.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据此将文

7、章分为哪几个阶段?【交流点拨】线索:“我”的见闻感受。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开端。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上学路上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上课前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我真永远忘记不了”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上课中第四个阶段(“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结束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后3.

8、作者通过写“我”的见闻、感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交流点拨】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二)人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