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模块一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二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四 氮及其化合物 第1步

2017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模块一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二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四 氮及其化合物 第1步

ID:29808112

大小:106.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3

2017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模块一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二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四 氮及其化合物 第1步_第1页
2017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模块一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二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四 氮及其化合物 第1步_第2页
2017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模块一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二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四 氮及其化合物 第1步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7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模块一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二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四 氮及其化合物 第1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步高考真题试水1.(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选项①中物质②中物质预测②中的现象A稀盐酸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立即产生气泡B浓硝酸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产生红棕色气体C氯化铝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D草酸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溶液逐渐褪色解析:稀盐酸与NaOH先反应,故开始没有气体产生,A项错误;常温下,浓硝酸能够使铝发生钝化,B项错误;氯化铝溶液滴入浓NaOH溶液,发生反应为:Al3++4OH-===AlO+2H2O,不能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C项错误;草酸具有还原性,能够还原高锰

2、酸钾溶液,D项正确。答案:D2.(2015·北京卷)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步骤现象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Fe、Cu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O2===2NO2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C.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解析:稀硝酸与铁反应生成NO,NO在空气中被氧化为NO2,故A项正确;浓硝酸能使铁钝化,B项正确

3、;Ⅱ中铁钝化,反应停止,不能比较稀硝酸与浓硝酸氧化性的强弱,C项错误;构成原电池后可以根据电流的方向判断正、负极,从而判断Fe是否被氧化,D项正确。答案:C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解析: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但高碘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食用,C错误。答案:C4.(2015·山东卷)工业上利用氨氧化获得的高浓度NOx气体

4、(含NO、NO2)制备NaNO2、NaNO3,工艺流程如下:已知:Na2CO3+NO+NO2=2NaNO2+CO2(1)中和液所含溶质除NaNO2及少量Na2CO3外,还有_______(填化学式)。(2)中和液进行蒸发Ⅰ操作时,应控制水的蒸发量,避免浓度过大,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蒸发Ⅰ产生的蒸汽中含有少量的NaNO2等有毒物质,不能直接排放,将其冷凝后用于流程中的________(填操作名称)最合理。(3)母液Ⅰ进行转化时加入稀HN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母液Ⅱ需回收利用,下列处理方法合理的是___

5、_____。a.转入中和液B.转入结晶Ⅰ操作c.转入转化液D.转入结晶Ⅱ操作(4)若将NaNO2、NaNO3两种产品的物质的量之比设为2∶1,则生产1.38吨NaNO2时,Na2CO3的理论用量为________吨(假定Na2CO3恰好完全反应)。解析:(1)结合流程图分离Ⅱ得到NaNO3,可知中和液中含有NaNO3。(2)蒸发Ⅰ产生的蒸汽中含有NaNO2,可用该蒸汽进行溶碱以回收NaNO2。(3)母液Ⅰ中加入稀硝酸和空气可以将NaNO2氧化为NaNO3。母液Ⅱ中所含溶质主要为NaNO3,故需要转入转化液或结晶Ⅱ操作。(4)根据钠元素守恒计算,n(NaNO2)==2×104

6、mol,n(NaNO3)=1×104mol,故n(Na2CO3)=1.5×104mol,m(Na2CO3)=1.5×104mol×106g·mol-1=1.59×106g,即1.59吨。答案:(1)NaNO3(2)防止NaNO2的析出 溶碱(3)将NaNO2转化为NaNO3 c、d(4)1.5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