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政治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13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试题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政治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13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试题

ID:29813207

大小:1.05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2-23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政治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13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试题_第1页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政治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13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试题_第2页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政治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13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试题_第3页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政治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13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试题_第4页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政治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13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政治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13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步步高】(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政治考前三个月第一部分专题13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试题[高频考点]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包容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在: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3.中华民族精神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

2、精神。4.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5.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6.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7.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通过

3、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8.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公民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高频考点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真题回顾1.(2015·北京高考)“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的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英雄家书(  )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

4、力量 ②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 ④根源于多元的大众文化,反映了人们的文化需求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015·江苏高考)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13·安徽高考)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

5、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真题易错选项排查(1)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2015·福建高考,30C)(  )(2)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2011·海南高考,15④)(  )(3)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2011·北京高考,24①)(  )命题角度一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解题必备1.中华文化与相关知识的

6、内在联系(1)中华文化对人的影响: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使中华民族在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中华文化与文化传播:我们既要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3)中华文化与文化继承:中华文化是在不断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展的。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4)中华文化与文化创新:我们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中华文化的创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5)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

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6)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2.区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区别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角度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来说的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侧重点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侧重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的内容丰富、独特见证或表现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一方水土,一方文

8、化(地域性);中华之瑰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