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绩效》word版

《卓越绩效》word版

ID:29822579

大小:1.20 MB

页数:69页

时间:2018-12-24

《卓越绩效》word版_第1页
《卓越绩效》word版_第2页
《卓越绩效》word版_第3页
《卓越绩效》word版_第4页
《卓越绩效》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卓越绩效》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卓越绩效模式(PerformanceExcellenceModel)是当前国际上广泛认同的一种组织综合绩效管理的有效方法/工具。该模式源自美国波多里奇奖评审标准,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绩效管理理念。包括领导、战略、顾客和市场、测量分析改进、人力资源、过程管理、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该评奖标准后来逐步风行世界发达国家与地区,成为一种卓越的管理模式,即卓越绩效模式。它不是目标,而是提供一种评价方法。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GB/T19580-2004“质量管理”概念起始于单纯的产品质量控制,其鼻祖理论“六西格玛”“

2、诞生”于摩托罗拉时仅是生产控制的方法,包含企业流程设计、改造和优化技术等与产品质量最为密切相关的几大质量控制要素。  随着企业管理实践和理论的深入,这种单纯意义上的产品质量管理方法已经难以更高标准地控制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管理的幅度被无限扩大,从而形成了更严密而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也即ISO9000。目前这一认证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并且成为大部分国家市场准入的必要条件。但实际上,许多国家更看重企业的管理规范程度而非被认证企业的产品质量。还有,无

3、论TQM涉及的方面如何复杂和全面,仍然以产品质量为核心。  目前颇为流行的“卓越绩效准则”,强化了TQM中“全面”的理念,囊括了企业管理的所有环节;而质量管理的核心—产品质量管理则被淡化。另一个显著的特点,“质量”被“绩效”取代,其理论逻辑是“一个各个方面都很规范的企业,其产品质量必然是好的;而这样的企业必然能够达到最佳的绩效”。  “卓越绩效管理”VS“质量管理”  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品依靠产品质量对美国市场产生极大冲击,促使美国高度重视产品质量管理,时任美国商业部部长的波多里奇(MalcolmBald

4、rige)主导制定了美国的国家质量法案。这套准则主要用来指导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并为作为企业改进质量成效的评估工具,也是“波多里奇质量奖”评定依据。与“波多里奇质量奖”几乎同时产生的日本“戴明质量奖”、“欧洲质量奖”均与TQM的理念基本一致。当时各国都意识到产品质量与企业管理各个环节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质量管理体系中被纳入了更多的管理因素,大大超出了摩托罗拉的“六西格玛”,但其主线仍是以“产品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卓越绩效管理”是面向企业整体经营效果的管理体系,产品质量显然是应有之义;质量管理则是面

5、向产品质量控制的管理体系,显然有力支撑企业整体经营效果。前者是最高层面的企业管理系统,后者是较低层面(质量层面)的管理系统;前者旨在以“绩效”为主线提升企业整体素质,直接着力于“企业素质”;后者则是以“产品质量”为主线促企业整体素质提升,直接着力点是“产品质量”。  但“卓越绩效管理”为什么要加入“质量管理”队伍呢?  其主要诱导因素在于“认证”二字。TQM其实已作为一种市场准入标准,目前很多中国企业积极做ISO质量体系认证并不是为了提高质量或者提高管理水平,而是为了进入某市场所不得已而为之。实际上,即便管理水平

6、达到了ISO的要求标准而没有获得认证部门的颁证,该企业也不能进入特定市场。“卓越绩效管理”一旦成为“质量管理体系”,那么就会很容易被熟悉了ISO质量认证的企业所接受。说到底,这里面有很大的经济利益因素。实际上,“卓越绩效管理”也采用了国际通用的绩效管理理论和手段。如果沿用我们习惯的说法,实在应该叫做“全面绩效管理”更为贴切。而“卓越”和“全面”在字面上的区别,似乎要说明“卓越绩效管理”追求得更加完美。然而,企业各个管理环节都达到完美的“全面”难道不也正是“卓越”的吗?  是骡子是马?  “卓越绩效管理”并不是新东

7、西,本来与TQM并行,但它既要跻身“质量管理”行列,又要显示自身的高度。在实际宣传中,“卓越绩效管理”在理论上就不可避免“故意”模糊了一些概念。  第一,“产品质量”与“企业质量”的模糊。为了体现和TQM的渊源,“卓越绩效准则”的推行者提出“大质量”的概念,意即此“质量”不仅是“产品质量”,更是“企业质量”。更引申说,“六西格玛”以及TQM其实都是“大质量”。然而,产品质量的控制并不可能是招聘一批高级技术人员或者一批高级技工就可以解决的,也不是单纯把住原料关就可以奏效的。质量的稳定和提升,是很多部门甚至所有部门的

8、共同管理才可以达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起质量问题。只不过有的部门的影响非常直接,有些部门的影响不那么直接而已。一个企业的质量水平显示的不仅是技术水平,也显示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这还有什么“大质量”和“小质量”之说呢?显然,“卓越绩效管理”故意模糊了“产品质量”与“企业质量”两个概念,并且把之前的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质量”统统解释成“企业质量”。  第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