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0讲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提考能强化通关 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0讲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提考能强化通关 新人教版

ID:29823445

大小:422.0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24

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0讲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提考能强化通关 新人教版_第1页
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0讲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提考能强化通关 新人教版_第2页
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0讲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提考能强化通关 新人教版_第3页
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0讲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提考能强化通关 新人教版_第4页
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0讲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提考能强化通关 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0讲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提考能强化通关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0讲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1.(2018·甘肃河西五市高三联考)研究人员对某林区猕猴种群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注:4~12岁为猕猴的生育年龄)。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调查时猕猴种群数量已经达到环境容纳量C.7~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低,与雄性因争夺王位和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D.各年龄组个体数量不变,若性别比例变为1∶1,则猕猴的出生率将升高解析:选C。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为增长型;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还没有达到环境容纳量;7

2、~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低,与雄性因争夺王位和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各年龄组个体数量不变,若性别比例变为1∶1,雄性争夺王位和配偶会加剧,出生率不一定升高。2.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白头鹎(鸟纲鹎科动物)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年份第2年第4年第6年第8年第10年第12年第14年增长速率0.661.522.833.692.911.200.03A.这14年中,白头鹎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该学校中,白头鹎的K值约为第8年时其种群数量

3、的两倍D.可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解析:选C。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白头鹎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说明该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第12年时增长速率为1.20,说明种群数量仍然增长,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错误;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的种群数量大约是K/2,即白头鹎的K值约为第8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C正确;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D错误。3.(2018·渭南名校联考)图1为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图2为λ(λ是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

4、比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t1~t2与图2中a~b时期种群都是衰退型B.图2中a、c时期种群的出生率均与死亡率相当C.图1和图2中K值出现的时间分别是t2和dD.图1和图2可分别表示种群的“S”型和“J”型增长过程解析:选B。图1中t1~t2时期,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减小,但大于0,说明种群数量增长,因此该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图2中a~b时期,λ<1,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因此该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A错误;图2中a、c时期λ=1时,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种群的出生率均与死亡

5、率相当,B正确;图1中K值出现的时间是t2,图2中K值无法判断,C错误;图1表示种群的“S”型曲线,图2种群数量先不变,接着减少再增加不符合“J”型曲线,D错误。4.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培养液的浓度相同)进行培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Ⅲ号试管内酵母菌种群的K值小于Ⅳ号试管B.4支试管内种群的增长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C.4支试管内种群数量不会同时到达K值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内的开始下降解析:选A。Ⅲ号试管内培养液体积大,起始酵母菌数量少,利于酵

6、母菌生存,因此K值大;而Ⅳ号试管内培养液体积小,起始酵母菌数量多,不利于酵母菌生存,K值小,A错误;4支试管内种群在初始阶段,由于空间和营养条件充裕,增长速率都是先增大,而后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下降等原因,导致种内斗争加剧,增长速率减小,B正确;4支试管内培养液体积或起始酵母菌数量不同,因此每个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C正确;相对于试管Ⅱ,试管Ⅳ内的起始酵母菌数量较多,先达到K值,也先开始下降,D正确。5.(2018·安徽六校联考)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如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

7、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表现形式之一的________,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________型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________(填“K1”或“K2”)。(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________。A.食物和天敌   B

8、.气候和传染病(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________会变小。解析:(1)曲线图是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优点是较为直观、形象。(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J”型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无限环境(空间和资源充裕)、气候适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