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2节 辛亥革命教案2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2节 辛亥革命教案2 人民版必修1

ID:29830603

大小:5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24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2节 辛亥革命教案2 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2节 辛亥革命教案2 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2节 辛亥革命教案2 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2节 辛亥革命教案2 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2节 辛亥革命教案2 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2节 辛亥革命教案2 人民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辛亥革命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教材与学情分析: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所导致的一次革命能量的大规模释放,是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加重的必然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是资产阶级三次救国方案中承上启下的行动,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但因中国资产阶级主观上的不成熟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过于强大)而功败垂成,这是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的。本课主要以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为中心。教学时,要

2、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理解革命爆发的背景和发展经过;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辛亥革命的影响及评价。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剖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2)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质;(3)正确评价辛亥革命。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教材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2)通过历史论等形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爱

3、国主义精神,积极地投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2)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巨大作用。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教学难点: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新课:1908年,被软禁了十年的光绪帝和掌握了大权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先后死去。(出示溥仪和载沣的图片)相隔仅一天,不满三岁的溥仪被慈禧指定为皇位继承人。登基大典时,受不住烦琐仪式折腾的小皇帝不停地哭闹:“我不在这儿!我要回家!我不

4、在这儿!我要回家!”溥仪生父载沣急得满头大汗而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仍然没完没了,载沣只好哄着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朝臣们听了,窃窃私语道:怎么可以说“快完了”呢?觉得这是不祥之兆。哪知三年后,清王朝真的垮台了。那么,清朝是怎样垮台的?它垮台后,中国社会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今天我们来看——教学设计:大家在初中都接触过“辛亥革命”吗?好,那么,哪位同学用一两句话给大家说说什么是“辛亥革命”。(注意鼓励学生!)狭义:就是指武昌起义;广义: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清朝统治,追求民主共

5、和的全过程。(学生概念清楚后)[过渡]那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什么要追求共和反对满清的统治呢?当时的中国状况又如何呢?一、追求共和反大清相关的材料:1、图片:有关1899年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的图片;2、背景材料:十九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的数据和材料;3、三个革命家的宣传革命的主张及革命团体的建立史实;4、地图: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地图;用这些材料希望学生能总结分析出这样结论:1、必要性列强:侵略加深民族危

6、机加剧首先从外部环境来看,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列强不断加紧侵略,甚至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外民族矛盾不断激化。清政府:《辛丑条约》的签订——洋人的朝廷新政、预备立宪的破产——孤立的朝廷→民族、阶级矛盾趋于合流在辛亥革命前,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多达500多个,其中8次主要赔款达19亿银元,相当于清政府1901年财政收入的19倍。尤其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竟厚颜无耻的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各国之欢心!”此时的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激起了人

7、民的强烈反抗和不满。内外交困的清政府感到再也不能照原样统治下去了,便推行“新政”以挽救清政府的统治,但此时的清政府已如同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只靠一两支强心针已无法改变它的命运,新政和预备立宪的破产使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中国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合流。此时,要挽救民族危亡寻求中国发展的新道路,就必须彻底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已成为20世纪初中国一些有识之士的共同追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潮流,然而当时资产阶级有能力担负这一历史使命吗?由此引导学生通过从资产阶级自身去寻找辛亥革命爆

8、发的原因,将理性思考引向深入。2、可能性(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补充清政府新政的有关措施,出示辛亥革命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关数据,让学生分析史实材料,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辛亥革命爆发的经济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是辛亥革命爆发的阶级基础。(3)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补充有关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的图片和思想主张等资料,让学生了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的情况,理解他们的革命思想解决了为什么革命、革谁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