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历史 专题20 第1节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后限时作业(三十二) 人民版必修3

2013高考历史 专题20 第1节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后限时作业(三十二) 人民版必修3

ID:29836282

大小:21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4

2013高考历史 专题20 第1节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后限时作业(三十二) 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2013高考历史 专题20 第1节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后限时作业(三十二) 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2013高考历史 专题20 第1节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后限时作业(三十二) 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2013高考历史 专题20 第1节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后限时作业(三十二) 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2013高考历史 专题20 第1节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后限时作业(三十二) 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高考历史 专题20 第1节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后限时作业(三十二) 人民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专题20第1节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后限时作业(三十二)人民版必修3(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林则徐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严复被称作中国“精通西学第一人”,他们都()A.重视通过书籍报刊了解西方B.认识到了专制制度的腐朽性C.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侧重于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2.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对材料中“治之以法”最恰当

2、的理解是()A.推翻君主政体B.废除不平等条约C.改革科举制度D.变革政治制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由材料中的“人不自治,治之以法”可知与以前的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不同,故选D。【答案】D3.在中国传统思想里,变是以循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士大夫们相信五德转移、三统相承;老百姓则称之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种古老而又懵懂的循环论,首先是被维新派的两本著作打破的。它们是()A.《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B.《海国图志》、《天演论》C.《变法通议》、《新青年》D.《孔子改制考》、《天演

3、论》【答案】D4.“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可计日待也。”该思想的主要特点是()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C.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受到启发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5.1902年,梁启超在兴民权基础上发表《新民说》,提出“新民”思想。他认为,要建一个“新”的中国,必须先养成“新”的国民。“新民”是指有爱国思想、尚武精神、社会公德、独立人格的新国民。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梁启超发表《新民说》意

4、在说明()A.维新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B.中国政治改革不宜操之过急,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C.要革命,不要改良D.兴民权是变法的根本,是强国的保证【解析】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在兴民权基础上形成新的国民素质,进而建立一个新国家,以此强调变法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答案】D6.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变革产生的影响是()A.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主张B.批判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的腐朽思想C.反对共和革命,维护清朝封建专制统治D.提倡西

5、学,全盘否定传统的儒学思想道德7.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解析】从材料中“国民”“熟视而无所动心”可知,首先应解放民众思想,发动国民,故选C。【答案】C8.“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根据内容判断,这段材料最早

6、发表于()A.鸦片战争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五四运动时期9.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剧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A.民族危机的困境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C.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D.文学革命的影响【解析】文学革命始于1917年。【答案】D10.“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所谓好的就是绝对的好。”毛泽东这句话()A.肯定新文化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倡导B.指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

7、化的形式主义偏向C.全面否定了新文化运动D.批评了新文化运动的不彻底性【解析】材料主要说的是“新文化运动对西方文化的绝对肯定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绝对否定”,故选B项;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C、D两项说法错误。【答案】B11.以下是1917~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C.为《每周评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D.《每周评论》和《

8、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解析】考查学生解读统计图的能力,分析图表可知,A项正确。【答案】A12.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3.近代前期,由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可以得出下列的认识和结论,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