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2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2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ID:29838358

大小:8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4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2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1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2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2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2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3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2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训练2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作业2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三年国内战争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实行于三年国内战争时期。答案:B2.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到新经济政策,其根本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农民的坚决反对B.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完成C.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

2、D.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发生转变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局限性反映出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反映了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所以政策的调整实际上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是从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实际出发的。答案:C3.“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这则史料作为背景材料可用于研究(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苏俄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这段话体现

3、了对农业和农民问题的重视,提出要改善农民生活状况,苏俄新经济政策含有这方面的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对农民的剥夺;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注重发展重工业,均可排除。答案:B4.列宁提出,俄共将力求尽量迅速地实行最激进的措施,来准备消灭货币。这一观点的提出最有可能是在(  )A.1918~1921年B.1921~1925年C.1921~1927年D.1925~1936年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消灭货币”意味着取消自由贸易,这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其实施的时间是1918~1921年。答案:A5.20世纪30年代,西方

4、经济趋于崩溃,而苏联经济发展迅速,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  )A.农业集体化道路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社会主义制度D.利用五年计划发展经济的做法-4-解析:本题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考查苏联经济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借鉴作用。美国经济危机爆发是由于美国经济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的盲目扩大与人民实际购买力降低之间的矛盾加剧,美国可以借鉴苏联计划经济的做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答案:D6.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减少了32%

5、,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B.政府政策的失误C.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影响D.“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解析:1929年7月~1930年7月,牛、马、猪、羊减少的原因是政府的农业集体化政策牺牲农业、农民太多引起的结果,故选B。A项,时间不符,排除;C项,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1936年才确立,排除;D项与题干无直接关系,排除。答案:B7.1926年,斯大林在《关于苏联经济状况和党的政策》报告中说:现在我们已进入新经济政策的第二个时期。……如果不及时供给农业机器、拖拉机和工业品

6、等,农业本身就不能有进展。因此,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要依靠而且已经依靠工业的直接扩展了。此番讲话意在(  )A.继续执行列宁新经济政策B.实现农业的机械化C.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D.建立计划经济体制解析:结合材料中的信息“依靠工业”等主要信息,可知材料说明苏联经济政策要转向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C8.“(20世纪30年代苏联)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没能促进经济发展B.实行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

7、利益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D.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民生改善解析:材料提供的信息“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反映了苏联五年计划期间,人民的利益受到了损害。A与材料反映的内容不符;B、C体现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D9.决定苏联20世纪30年代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根本原因是(  )A.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B.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的需要C.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形成D.粉碎外国武装干涉的需要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原因的理解。当时的苏联,小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以及缺乏民主

8、传统都是这种体制形成的原因。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苏联20世纪30年代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根本原因无疑是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答案:A-4-10.“改革不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