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中生物 阶段质量检测(三)应用创新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

2013高中生物 阶段质量检测(三)应用创新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

ID:29839658

大小:40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24

2013高中生物 阶段质量检测(三)应用创新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13高中生物 阶段质量检测(三)应用创新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13高中生物 阶段质量检测(三)应用创新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013高中生物 阶段质量检测(三)应用创新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2013高中生物 阶段质量检测(三)应用创新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高中生物 阶段质量检测(三)应用创新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维设计】2013高中生物阶段质量检测(三)应用创新演练新人教版必修3(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2012·南昌调研)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下列属于群落层次特征的是(  )A.年龄组成       B.垂直结构C.出生和死亡D.神经调节解析:年龄组成属于种群层次的特征,神经调节属于系统层次的特征,垂直结构属于群落层次的特征,出生和死亡属于个体的特征答案:B2.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只能含有一个物种B.某一种群的密度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C.入侵的生物种群最终将呈“J”

2、型曲线增长D.物种是指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解析:种群指的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一个种群只能含有一个物种,不同区域内的生物可以是同一物种;环境对种群的密度有影响;生物入侵初期,环境条件比较优越,种群呈“J”型增长,但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环境因素会限制种群密度的增长,最终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是同一物种。答案:C3.下列种群和群落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

3、纳量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D.害虫的防治应该在大于K/2时对害虫进行捕杀解析:“J”型曲线是在环境条件适宜,无天敌的情况下形成的,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建立自然保护区会提高环境容纳量,进而提高种群数量;人工群落中人类可以控制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例如麦田等;害虫的防治应尽早进行,K/2时种群的增长速度已达到了最大值。答案:D4.(2012·岳阳模拟)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最可能的原因是(  )A.种群处于衰退期    B.种群内雄性多于雌性C.种群死亡率高D.群落结构太复杂解析:种群密度越来越小可能与性别比例、死亡率

4、有关,但最可能的原因是种群处于衰退期,不可能是群落结构复杂。答案:A5.群落随着时间推移进行的有规律的变化叫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堵塞形成沼泽的过程中,原有的生物群落消失了,这是初生演替B.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是使物种多样性增加,光能利用率提高C.次生演替一般是在生态系统被彻底破坏后的地方开始的,因为环境恶劣,所以要比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长D.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中,因为乔木高大,能更好地利用阳光,所以一直占有优势解析: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方向是使物种多样化,营养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A描述的是次生演替;次生演替较初生演替时时间短,且未必是

5、在生态系统被彻底破坏的地方开始;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中,占优势的物种往往不同。答案:B6.(2012·西城区月考)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下列变化不可能发生的是(  )A.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发生变化B.只存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C.物种总数逐渐增多,最后趋于稳定D.成熟阶段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相对稳定解析:群落演替过程中不仅存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存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答案:B7.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某地区松树的种群数量,样方面积应该取1cm2B.标志重捕法不适用于调查土壤动物中的蜈蚣C.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

6、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D.可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调查鼠类数量解析:松树个体较大,样方面积取1cm2太小。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调查鼠类数量时,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土壤动物中的蜈蚣个体较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应用取样器取样法。答案:B8.(2012·海淀摸底)下列关于种群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生殖前年龄组个体数大于生殖后年龄组个体数,种群数量一定增长 ②没有迁出和迁入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一定增长 ③动物对捕捉器具有条件反射的种群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

7、密度 ④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繁殖期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种群的繁殖期个体数 ⑤种内斗争有可能导致种群均匀分布⑥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A.①④⑤B.①③⑤⑥C.②③⑤⑥D.②④⑤解析:种群数量包括各个年龄组个体数之和,不能通过某个年龄组个体数来判定种群数量的增减,①错误;种群数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出率和迁入率决定,当没有迁出和迁入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一定增长,②正确;动物如果对捕捉器形成了条件反射,不利于再次捕获,故不适宜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③正确;如果食物分布均匀,种内斗争会使种群均匀分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