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讲练高中语文 第5课《苏轼词两首》(讲)新人教版必修4

预讲练高中语文 第5课《苏轼词两首》(讲)新人教版必修4

ID:29844430

大小:46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24

预讲练高中语文 第5课《苏轼词两首》(讲)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预讲练高中语文 第5课《苏轼词两首》(讲)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预讲练高中语文 第5课《苏轼词两首》(讲)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预讲练高中语文 第5课《苏轼词两首》(讲)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预讲练高中语文 第5课《苏轼词两首》(讲)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资源描述:

《预讲练高中语文 第5课《苏轼词两首》(讲)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讲】人教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2、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索,掌握并学习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3、多角色、多种形式的朗诵这首词,以达到熟读成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教学重点:1、了解豪放派宋词的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2

2、、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代许多文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柳宗元游西山而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今天,我们就通过品味苏轼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来领略东坡居士的人生境界。二、词复习有关“词”的文体常识,说说你对古代“词”这一文体的了解。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1、衍生于诗,独立于“词”  2、词,于

3、我国宋代形成颠峰  3、词有“词牌”,就是词调,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数和长短  4、词常常分前后两部分,称“前片”“后片”,或者“上阕”“下阕”。词是隋唐兴起的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乐府、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等。三、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四川眉山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政

4、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2、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四、朗读1、听朗读录音,学生注意读音和语气的缓急。2、教师正音,作诵读指导。字词正音:⑴故垒(lěi)⑵纶巾(guān)⑶樯橹(qiánglǔ) ⑷早生华发(fà) ⑸还酹(huánlèi)诵读:学生自由朗读,揣摩语速、语调;(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3、教师范读,全班齐声诵读。五、研读词作,探究情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我们已初步感受了苏轼的豪放词风,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词作,具体探究。用简单的语言

5、概况上、下片的主要内容。明确:上片状写赤壁之景,下片抒写人生感慨。(一)、分析上阙1、男生集体朗读。2、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后学生作答: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原因是什么?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势恢宏,豪放之气笼罩全词。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的想象。写景和抒情结合自然,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②.作者描写赤壁景色,为什么用“人道是”三字?以此点明这里并非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只是借此怀古抒发自己的感情。③.本词的上片中,作者看到了哪些赤壁景观?明确:

6、赤壁景观:大江故垒赤壁乱石惊涛千堆雪“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哪几个字用得非常妙,思考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卷”——波涛力量之浩大这三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声音、色彩、姿态、气势等方面描绘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也暗写下阕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人物的英姿,表现作者的豪迈奋发意气,渲染了环境气氛。④.“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明确:这两句承上

7、启下。“江山如画”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激情,又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总结上阕,引起下阕。3.学生自读上阕,体会景中之情,总结上阕内容。小结上阕:作者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地势,对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称颂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集体朗读并试背上阕。(二)、分析下阙1、女生集体朗读。2、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后学生作答:①.下阕主要写词人的回忆和感慨,他回忆的是什么?感慨的是什么?明确:前五句:所忆——周郎雄姿英发风流潇洒才华横溢后五句:所感——自己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下阕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