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要点总结

景观设计要点总结

ID:29877708

大小:95.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24

景观设计要点总结_第1页
景观设计要点总结_第2页
景观设计要点总结_第3页
景观设计要点总结_第4页
景观设计要点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景观设计要点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²一、景观的解释²“景观”(landscape)最早来源于德语landschaft,“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也可以是景物,风景,景致。“观”指人们在观察和感受客观事物时产生的主观看法。所谓“景观”它包括人们所见得到的天然景物和人为创造的人工景物两部分组成。²首先:景观的本质是人们的审美对象,当人们作为审美活动的主体时,景观则是审美活动的客体,景观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²其次:景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客观体现,景观以人为主体而出现,人透过景观寄托自己的愿望,景观的表现特征具有人与人之间的地域性差异。²第三:景观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差别和某一时期内的时代性特征,记录不同时期的

2、发展和变化。²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²自然景观是非人力所为或人为因素较少的客观因素,如山、河、植物、地貌、天象、时令等。²人工景观是根据人们需要而人为创造的人工因素,如文化建筑、公园、广场、公共艺术作品等。²(1)艺术审美价值²(2)观赏休闲价值²(3)创作设计价值²(一)景观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²景观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自然构件和人文构件。²自然构件是非人力或人为因素较少的客观因素,如动物、植物、自然地貌、天象、时令等。²人文构件是指人们根据需要而人为创造的人工因素,如历史建筑、文化建筑、公园景点、公共艺术等。²从设计的角度讲,可根据其性质、用途、特点来分类:即景观规划、景

3、观建筑、景观园林、景观设施、雕塑小品以及其他几种类型。²我国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特征:²1.在整体规划和布局上,采用流动的线形或形体来形成活泼明快的空间,而不是仅用轴线或视线来组织空间²2.在规划和组织形式上,侧重于追求非对称构图和动态平衡,注重亲切感和空间环境的营造²3.更加注重景观园林的经济性和可行性以及环境空间的多用途性²4.在植物形态的选择手法上,以突出自然特色为主,对于那些经过人工修建和刻意地施加人工造型的植物形态已日渐减少²5.在现代景观园林中,只是将植物作为景园中的一种造园素材,而不是像传统庭院中把植物作为主要的表现内容²6.在景观园林的材料选择方法上,具有

4、创新突破的意识,既有非传统园林材料的使用,又有传统园林材料的新用法²7.在住宅庭院的景观表现中,非常重视园林的室外空间与室内空间的相互渗透和过渡²(一)居住区景观环境形成的基本条件与构成要素²1.居住区景观环境形成的基本条件²(1)居住区景观环境的地理位置与周边环境状况,如:区位、交通、建筑、日照、风向、污染源、噪声源、水源、食物、能源、土地、气候等。²(2)景观环境应将绿化系统与居住、服务、交通灯系统进行有机的结合,增加绿化空间场地的份额。²(3)尊重自然景观,保护自然生态,降低建设对自然界的干扰,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降雨等。²2.居住区景观环

5、境的构成要素²主要是有人和人所处的环境构成,包括:自然环境、生物环境、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从专业的角度讲,就包括居住建筑外部环境的所有相关内容,如居住建筑、道路、广场、绿地、花园、停车场等。²3.居住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设计²一个场所通常具有一个可以影响人的力场。这种场是一种言语,亦或不是一种言语。自然之力在意念中对人产生着影响,而且只有当人有意识地去接受它时才变得更为清晰。‘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如何创造空间场所具有的重要性了。我们在营造小区环境空间时,会对景观作一定的功能区分,但通常有这样几种形式作为基础。掌握了它们的制作、效果等内容,也便是拥有了设计小区环境的几项基本

6、方法:²空间构造要素:²A.挡土墙²挡土墙所采用的形式一般要根据建设用地的实际情况,再经过结构设计来确定。从结构形式分,主要有重力式、半重力式、悬挂式和扶臂式4种。从形态上分,有直墙式和坡面式。挡土墙必须设置排水孔,墙内宜敷设渗管,防止墙体内存水。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必须留设伸缩缝,配筋墙体每30m设一道,无筋墙体每10m设一道。²B.坡道²坡道是交通和绿化系统中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直接影响到使用和感观效果。居住区道路最大纵坡斜角度不应大于8%;园路不应大于4%:自行车专用道路最大纵坡控制在5%以内;轮椅坡道一般为6%,最大不超过8.5%,并采用防滑地面;人行道纵坡不宜大于

7、2.5%。园路、人行道坡道宽一般为1.2m,但考虑轮椅的通行,有轮椅交错的地方其宽度应达到1.8m。²C.台阶²台阶在园林设计中起到不同高程之间的连接作用和引导视线作用,它可丰富空间的层次感,尤其是高差较大的台阶会形成不同的近景和远景效果。台阶的踏步高度(h)和宽度(b)是决定台阶舒适性的主要参数。台阶的踏步高度以15cm一25cm之间为宜,一般室外踏步高度设计为12cm一16cm。低于10cm的高差,不宜设台阶,可以考虑做成坡道。台阶长度超过3米或需改变攀登方向的地方,应在中间设置休息平台。平台的宽度应大于1.2m,台阶的坡度一般要控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