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药品》word版

《高危药品》word版

ID:29887104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4

《高危药品》word版_第1页
《高危药品》word版_第2页
《高危药品》word版_第3页
《高危药品》word版_第4页
《高危药品》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危药品》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危药品目录定义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目录高危药物典型案例高危药物风险防范措施及评价附录一附录二编辑本段定义  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  1995~1996年间,美国的医疗安全协会(theInstituteforSafeMedicationPractices,ISMP)对最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的药物进行了一项调查,共有161个医疗机构提交了研究期间发生的严重差错。结果表明,大多数致死或严重伤害的药品差错是由少数特定药物引起的[2]。ISMP将这些若使用不当会

2、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称为“高危药物”,其特点是出现的差错可能不常见,而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3]。2003年ISMP第一次公布了高危药物目录,并在2007,2008年进行了更新,2008年高危药物目录见表1。除了19类高危药物,ISMP目录还包括以下13种高危药物:秋水仙碱注射液、依前列醇注射液、胰岛素注射液、硫酸镁注射剂、甲氨蝶呤片(口服,非肿瘤用途)、阿片酊、缩宫素注射液、硝普钠注射剂、浓氯化钾注射液、磷酸钾注射液、异丙嗪注射剂、浓氯化钠注射液、100mL或更大体积的灭菌注射用水(供注射、吸入或冲洗用)[4]。ISMP确

3、定的前5位高危药物分别是:胰岛素、阿片类麻醉药、注射用浓氯化钾或磷酸钾、静脉用抗凝药和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0.9%)。编辑本段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1、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2、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4、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5、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6、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

4、出,保持安全有效。  7、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8、新引进的高危药品要经过药事管理委员会的充分论证,引进后及时将药品的信息告知临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确保用药安全。;编辑本段高危药品目录  一、高浓度电解质制剂:  1、10%氯化钾  2、10%的氯化钠  二、肌肉松弛剂:  1、短效(5-10min):氯化琥珀胆碱(司克林);  2、中效(20-30min):维库溴铵(仙林针)、阿曲库铵、罗库溴铵(爱可松针);  3、长效(45-100min):哌库溴铵(阿端

5、)  三、细胞毒化药物:  1、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阿霉素(脂质体:楷莱)、白消安、环磷酰胺、卡铂、顺铂(顺可达)、丝裂霉素、阿柔比星(阿克拉霉素)、奥沙利铂(艾恒、乐沙定)、白消安、苯丁酸氮芥(留可然)、吡柔比星、表柔比星(艾达生)、卡莫司汀(卡氮芥)、柔红霉素、异环磷酰胺(匹服平针)  2、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阿糖胞苷、氟尿嘧啶、甲氨蝶呤、羟基脲、氟达拉滨(福达华)、吉西他滨(键择)、卡培他滨(希罗达)、巯嘌呤、脱氧氟尿苷(艾丰、氟铁龙)  3、作用于核酸转录的药物:放线菌素D(更生霉素针)、平阳霉素(博莱)  4、作用于D

6、NA复制的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拓扑替康(金喜素)  5、作用于微管蛋白合成的药物:长春新碱、高三尖杉酯碱、依托泊苷(威克)、长春地辛(托马克注射液)、长春瑞宾(艾克宁、盖诺、诺维本)、多西他赛(艾素、泰索帝)、三尖杉酯碱、替尼泊苷(邦莱、卫萌)、依托泊苷、紫杉醇(泰素、海王、福王)  6、其他细胞毒药物:门冬酰胺酶(L-门冬酰胺酶)编辑本段高危药物典型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长春新碱误鞘内注射。长春新碱主要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等肿瘤,只能通过静脉途径给药[5]。1968年,SchochetSS等[6]报道了第1例长春新碱误注入鞘内的病例,一名

7、2岁半的女孩患有急性淋巴性细胞白血病(ALL),化疗方案是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和静脉注射长春新碱。然而,长春新碱3mg被意外地注入患者鞘内。尽管医生采取了脑脊液置换,但患者还是出现了致命的神经毒性反应,3d后死亡。目前,全球报告的长春新碱鞘内注射至少有55例,分布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沙特阿拉伯、新加坡、韩国和中国等多个国家,多数患者存活期小于1个月,只有少数患者在鞘内注射后立即开展针对性治疗幸存,但伴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7]。2007年7~8月间,我国多省市报告部分白血病患者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和阿糖胞苷后,出现了神经损害症状。调查

8、结果表明,上述神经损害与部分甲氨蝶呤和阿糖胞苷原料中混入了微量的长春新碱有关,共给130多位患者造成严重伤害。该案例表明给药途径不当,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或严重伤害,类似案例包括氯化钾静脉推注致死、肠内营养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