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腹泻176例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腹泻176例的临床观察

ID:29888757

大小:46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4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腹泻176例的临床观察_第1页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腹泻176例的临床观察_第2页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腹泻176例的临床观察_第3页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腹泻176例的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腹泻176例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腹泻176例的临床观察首席医学网    2006年05月19日15:32:32Friday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八届全国帕金森病会·期刊社的网站运营专家·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全国抗菌药物会·国际病毒性肝炎·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第五届世界癌症会·国际神经科技大会·全用药学术会议·国际药师论坛·基因组活动周·第四届抗体大会·亚太临床微生物作者:胡海燕 加入收藏夹 向本刊在线投稿《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航空航天医药在线征稿[先天性唇裂儿护理][编辑达人办公省事e族]·新形势下传染病专科医院保

2、卫现状及其对策·逐瘀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泪道激光联合眼膏治泪道阻塞性疾病护理·30岁以下年轻教工高血压者干预效果评价·超声诊断睾丸微小结石护理考试在线助手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征稿[综合医学期刊-成都医学院学报][医学会议]·写作技巧

3、护理论文中论题的来源·医学会快讯

4、《中华普通外科》征稿【关键词】 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以大便次数增多、泻下清水样稀便及未消化的食物残渣为主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儿科疾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发病为多见。近年来,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辨证施治情况,分析整理后,以供同道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5、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76例,男85例,女91例,年龄最大者10岁,最小者3个月,以2~8岁者多见,共130例,占73.9%;发病季节以8~9月份最高,共140例,占79.5%;其他季节36例,占20.5%;176例中,病程最长者1个月,最短者2天。   1.2 辨证分型 根据病因和症状的不同,本组病例分为伤食腹泻、暑热腹泻、寒湿腹泻、湿热腹泻、脾肾阳虚腹泻等五个证型。   1.3 辨证施治   1.3.1 伤食腹泻 多由喂养不当,饮食不节,积滞胃肠,积食伤脾而引起。症见大便溏泄,酸臭,有食物残渣或奶花等,腹胀拒按,时痛欲泄,泄后胀痛减轻,舌质正常,苔白

6、腻或中心黄厚,脉沉实有力。治宜消食导滞,佐以健脾分利止泻,方用平胃散加减:苍术、姜汁炒厚朴、陈皮、甘草、炒二芽、神曲为主,辅健脾和胃之太子参、焦白术、云苓,用生姜、大枣煎汤送服。    积食油腻泄泻不止者可加鸡内金、山楂以健脾消积,调理三焦。但上二药由于炮制不同,功效各异,其生者增食健胃,炙者止泄进食。如久泻舌质红,少苔而干,为久泄伤阴,则非本方所宜。   1.3.2 暑热腹泻 多因感受暑邪,或由饮食不洁,暑热内迫大肠所致。起病急骤,或有烦躁,发热,肢冷,伴恶心呕吐,大便水泻如米泔或蛋花汤样,状若喷射,恶臭如败卵,便次频无计数,小便短少,重则目眶下陷、睡时露睛。舌红

7、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热解表,佐以祛暑止泻,方用四味香薷饮(香薷、厚朴、扁豆、黄连)为主方加减。如脾虚不运,胃气上逆呕吐,可加半夏、茯苓、陈皮以和胃降逆止呕。   1.3.3 寒湿腹泻 大多由脾胃素虚,寒湿之邪侵袭胃肠,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传导失职,清浊不分,饮食不化,并走大肠所致。症见肠鸣腹泻,大便清稀,或似水样,或完谷不化,小溲清长,舌质淡,苔白滑,脉沉迟而细。治宜温中祛寒,益气健脾,方用附子理中汤(附子、党参、白术、炮姜、炙甘草)加味治疗。   如泄泻频繁,方中白术用黄土炒焦,加陈仓米(土炒)以增强健脾渗湿,涩肠止泻作用;如胃寒冷痛吐酸者可加砂仁、草蔻、吴

8、茱萸等以加强温中止呕制酸作用。   1.3.4 湿热腹泻 多发于夏秋季,由湿热传里、伤及胃肠所致。骤然发病,腹痛即泻,口渴烦热,大便如水样,一日10~20余次,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利湿热,方用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若兼见发热无汗、呕吐者可加藿香、半夏、竹茹解表清里,降逆止呕。   1.3.5 脾肾阳虚腹泻 多由脾肾阳气素虚,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脾阳失运,升降失调,气机阻滞,而清浊不分所致。其主要见症为腹胀满不适,隐隐作痛,面色白,四肢发凉,食欲不振,大便时溏时泻,完谷不化,一日数次,反复发作。稍进油腻则

9、胸闷不舒,便次明显增多。久泻不已,脾胃愈虚,中阳不振,肾阳不足,不能化生精微,渐至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微弱。治宜温肾阳,益中气,健脾强胃,方用参苓白术散合金匮肾气丸加减(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炒扁豆、附子、肉桂、桔梗、砂仁、炙甘草)。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每日排便1~2次,大便成形,诸症消失者为痊愈;大便次数接近正常,基本成形,诸症消失或仅存肠鸣腹胀者为显效;便泻次数减少,其他症状减轻者为好转;大便情况及诸症均未改善者为无效。   2.2 疗效分析 本组176例中,痊愈154例,占87.5%;显效16例,占9.0%;好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