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资料tbcell

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资料tbcell

ID:29889489

大小:547.9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4

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资料tbcell_第1页
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资料tbcell_第2页
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资料tbcell_第3页
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资料tbcell_第4页
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资料tbcell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资料tbcell》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九章T细胞及其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体内存在能特异性识别各种抗原的T细胞库。成熟T细胞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TCR识别抗原受MHC限制,即不仅特异性识别已经APC加工处理的抗原肽,而且须同时识别与抗原肽结合成复合物的MHC分子机体T细胞库对自身抗原具有耐受性,一般不对自身MHC分子或与之结合的自身抗原分子产生应答,即所谓自身耐受现象。TCR胚系基因结构:β、δ链的V区基因:三种胚系基因片段V、D、J基因片段(在T细胞发育中拼接而成)TCR的α、γ链的V基因:V、J两种TCR多样性的形成:组合造成的多样性、连

2、接造成的多样性、P区插入、N区插入【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T细胞发育的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双阴性细胞向胸腺皮质深层迁移,同时先后发生TCRβ、α基因重排和表达,使CD4-CD8-细胞免于凋亡,并促其逐渐发育为CD4+CD8+双阳性细胞。若双阳性细胞的TCR能与胸腺皮质细胞表面MHC-Ⅱ或MHC-Ⅰ类分子以适当亲和力结合,即继续分化为CD4+或CD8+单阳性细胞‘若双阳性细胞不能与MHC分子有效结合,则在胸腺皮质中发生凋亡。阴性选择:经历阳性选择后的单阳性细胞与位于胸腺皮质与髓质交界处

3、的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均高表达MHC-I和MHC-Ⅱ分子并呈递自身抗原)接触。若单阳性细胞能识别此自身抗原-MHC分子复合物,即激活程序性死亡或无能,而不能识别该复合物的单阳性细胞则能继续发育。胸腺细胞通过阴性选择而获得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CD28:CD28分子胞浆区具有YMNM基序,Y170磷酸化后可募集含SH2结构域的PI3K、Grb2、Gads等激酶,转导T细胞活化的辅助信号,也称协同刺激信号或第二信号!配体为B7分子(也是CD152的)T细胞表面标志:抗原识别受体复合物:TCR-CD3辅助受体

4、:CD4和CD8协同刺激分子:CD28、CD152、…丝裂原受体及细胞因子受体等T细胞亚群:αβT细胞与γδT细胞CD4+与CD8+T细胞初始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根据功能可分为:辅助性T细胞(,Th):Th0,Th1,Th2,Th3,Th17细胞毒性T细胞:Tc1,Tc2调节性T细胞:nTreg,iTreg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Th1和Th2细胞的相互作用: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是指机体的免疫细胞对抗原进行识别,继而活化、增殖、分化并最终产生对“非己”进行清除和排斥,对“

5、自己”成分产生耐受效应的过程。固有性免疫应答:物理.物种屏障、吞噬细胞、NK/NKT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补体适应性免疫应答:αβT细胞、B2-细胞、抗原提呈细胞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1、多数T细胞不识别完整抗原,而是同时识别细胞膜表面的MHC-抗原肽复合物(双识别):CDR1和CDR2结合MHC分子多态性区和抗原肽的两端,CDR3区结合位于抗原肽中央的T细胞表位2、abαβT细胞识别抗原具有MHC限制性:CD4+abαβT细胞识别MHCⅡ-肽复合物;CD8+αβT识别APC递呈的MHCⅠ-肽复合

6、物。3、识别主要发生在外周淋巴组织和靶抗原所在器官与组织T细胞识别的特点:双识别T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1、T细胞的活化剂:mitogen,mAb,sAg,Ag2、活化需要双信号:第一信号(特异信号):TCR与MHC分子-抗原肽复合物的特异性结合,即抗原的特异性识别。CD4或CD8分子作为共受体,可分别与MHCⅡ或Ⅰ类分子非多态区结合,增强细胞间的粘附作用,并参与第一信号的启动和转导。第二信号(协同刺激信号):由细胞间粘附分子(协同刺激分子)对的相互作用提供。CD28-B7T细胞识别:形成免疫突触、从免疫

7、突触形成到活化增殖分化、TCR复合物及其辅助受体启动T细胞活化信号信号分子间的识别结构域:SH2结构域:约100个氨基酸组成,介导信号分子与含磷酸化酪氨酸的蛋白分子结合。SH3结构域:约50~100个氨基酸组成,介导信号分子与富含脯氨酸的蛋白分子结合。PH结构域:约100~120个氨基酸组成,可以与膜上磷脂类分子PIP2、PIP3、IP3等结合,使含PH结构域蛋白由细胞质中转位到细胞膜上。具有SH2结构的分子:Fyn、Lck、ZAP-70、LAT、PLC-γ、RAS(GAP)、PI3K(P85)、VAV

8、……T细胞活化信号转导:活化T细胞的效应1:活化T细胞的效应2:死亡之吻CTL与靶细胞结合→靶细胞表面被打孔→靶细胞凋亡及坏死Tc效应机制:一、穿孔素-颗粒酶系统1、穿孔素成孔蛋白(PFP)或细胞溶素(cytolysin),Tc、NK细胞产生。初为70kDa非活性前体。酸性环境中其C末端可发生裂解,形成60kDa的活性形式。Tc细胞本身可表达或释放A型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硫酸软骨素A和同源限制因子等保护性调节因子,故可避免穿孔素的攻击。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