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ID:29889681

大小:7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24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_第1页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_第2页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_第3页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_第4页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天津中医药大学2012级研究生彭京丽[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或伴有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慢性萎缩性胃炎被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而在其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则称为胃癌的癌前病变。中医认为其病机多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胃气虚或脾胃阴虚,标实多为气滞、血瘀、痰湿(浊)为患。中医治疗本病无论在临床还是在实验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积累了大量有效的经验。目前,现代科学对本病虽然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但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新药物,仍以定期随访、密切观察其变化为主,主张对手术持慎重态度,只有当中度以上异型增生

2、,胃镜不出现明显肉眼病变时,才考虑手术治疗。大量的文献报道认为中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具有明显的逆转作用。[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中医治疗目前,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居第一位。胃癌是很少直接从正常胃黏膜上皮化生,而大多发生在原有病理变化基础上,即癌前变化。癌前变化又分为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1】。癌前状态是指一些发生胃癌危险性明显增高的临床情况,包括萎缩性胃炎(伴或不伴有肠化和恶性贫血)、慢性胃溃疡、残胃、胃息肉、胃黏膜巨大皱襞症等。癌前病变是指一类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即胃黏膜的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据国内统计,胃癌有慢性萎缩性胃炎(

3、CAG)者达72.7%,多数报道CAG随访10~15年胃癌发生率约为10%。胃癌而有胃炎的病例,常有5年以上的胃病史,其中10年以上者占1/3【2】。由此可以认为,CAG发生在先,胃癌在后,CAG是胃癌的起始条件。本文仅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癌前病变。多数研究者赞同由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演变模式,特别是萎缩性胃炎伴有中度以上肠化生及异型增生更具有癌变的危险性【3】。临床上以胃脘胀满、疼痛、嘈杂纳少,大便或干或稀为主要表现。由于本病以慢性上腹部疼痛为特点,所以归为中医范畴的“胃痛”、“胃痞”“噫气”等【21】,具有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或缺如、病机复杂、病程缠绵、

4、治疗棘手等特征。【病因病机】其病因主要可归纳为饮食不规律、饥饱无常或经常进食生冷热辣等刺激性食物,损伤脾胃,升降失调;忧思劳倦,脾失健运,水湿内生;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肝失疏泄或木郁化火,横逆犯胃;禀赋不足,脾胃虚弱周德丽[4],刘春丽[31]等还强调了地域与气候因素.既往不同学者因把握重点不同而对胃癌前病变病机的论述各有侧重。程宁昌[24]等归纳了2006年以来有关中药复方治疗PLGC的报道以药测证,本病的基本病理为正虚瘀毒。王相东【6】等根据国内中医药期刊近l5年来有关胃癌前病变的研究,从中抽取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703篇,符合纳入标准的10篇文献中406例胃癌前病变患者中肠化生Ⅱ型以气

5、滞型为最多,血瘀型次之,胃热型最少,而肠化生Ⅲ型和异型增生都以血瘀型为最多。由此可见近年来,大多数专家学者对本病的病机认识已渐趋一致,即病位在脾胃,与肝密切相关,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胃气虚为主,标实以气滞、血瘀、痰湿为主[5].【中医内治】[辩证论治]徐珊教授[25]在临床上将常本病分为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胃阴不足及胃络瘀血5种证型。脾胃虚弱型治宜益气健脾。代表方为异功散、香砂六君子汤等。肝胃不和型治宜理气和胃。代表方为为四逆散、柴胡疏肝散等。脾胃湿热型治宜清热化湿。代表方为半夏泻心汤、藿朴夏苓汤等。胃阴不足型治宜益胃养阴。代表方为益胃汤、一贯煎等。胃络瘀血型治宜化瘀和

6、胃。代表方为丹参饮、失笑散等.祁志娟等[26]分为4型论治,脾胃湿热型予以清中汤加减;脾胃虚弱型予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中焦瘀阻型予以丹参饮加减;胃阴不足型予以太子参2号方加减(药用太子参、沙参、石斛、麦冬、白芍等)。[经验治疗]1化浊解毒李佃贵认为化浊解毒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图本之治【7】,且病多参瘀,活血为要,同时辨病施治,防癌抗癌及慢性顽疾,善用虫药。其以化浊解毒方【16】(砂仁6g,紫蔻9g,黄芩9g,黄连6g,苦参6g,蒲公英15g,半枝莲9g,白花蛇舌草9g,云苓15g,白术6g)为基础随症加减。2疏肝和胃、理气通降李永寿认为脾胃虚弱是根本,脾胃受损,气虚不能温运,阴虚不能滋

7、荣,则气机壅滞为病,故疏肝和胃、理气通降是治疗之通则。以通补脾胃、柔肝养胃、清胃泻火、清热化湿、温清并用、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9】。李老师根据长期临床经验总结出疏肝和胃、理气通降为其基本治则。基本组方为四逆散、左金丸、香苏饮组成基本方,药用柴胡、赤白芍、枳实、香附、苏梗、陈皮、佛手、黄连、吴茱萸、乌贼骨、浙贝、丹参、木香、砂仁、莱菔子、麦芽。冯玉活辨治胃癌前病变治疗以通为顺,顺从脾胃升降之特性疏肝理气、健脾化湿、开结散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