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脂肪酶研究进展

固定化脂肪酶研究进展

ID:29890113

大小:4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4

固定化脂肪酶研究进展_第1页
固定化脂肪酶研究进展_第2页
固定化脂肪酶研究进展_第3页
固定化脂肪酶研究进展_第4页
固定化脂肪酶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固定化脂肪酶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固定化脂肪酶研究进展毛满琴(生物工程一班,20091489)摘要:固定化脂肪酶由于其易与底物分离且可重复使用而备受关注。综述了常用的固定化方法,包括吸附法、共价交联法和包埋法,不同的固定化方法对酶的性质有不同的影响。关键词:固定化,脂肪酶,载体ResearchprogressinlipaseimmobilizationMAOMan-qin(Classone,bioengineering,20091489)Abstract:Immobilizedlipasebecomeahotspotbecauseitseasytoseparateandcanbereuse

2、d.Thecommonimmobilizationmethodsweregenerallyintroducedincludingadsorption,covalentcross-linkingmethodandentrapmentmethod.Differentimmobilizationmethodshaddifferenteffectsontheenzyme.Keywords:immobilization;lipase;carrier脂肪酶(LipaseEC3.1.1.3,甘油酯水解酶)是一类特殊的酰基水解酶,它的底物是油脂,其水解部位是油脂中脂肪酸和

3、甘油相连接的酯键;脂肪酶能在油水界面上催化酯水解或醇解、酯合成、酯交换、内酯合成、多肽合成、高聚物合成及立体异构体拆分等有机合成反应,是目前被重点研究的酶催化剂。脂肪酶与底物的作用过程包括:第一步,活化丝氨酸的酰基化(通过亲核攻击)和酯键裂解,甘油二酯释放后,四面体半缩醛中间产物形成;第二步,脱酰基作用(丝氨酸酰基化的逆反应),是活化水分子对酯进行攻击,接下来的裂解过程同样包括脂肪酸释放后四面体半缩醛中间产物结构的形成。游离脂肪酶催化技术虽然成熟,但酶分离困难,不能重复使用,难以实现过程连续化,因此脂肪酶催化技术工业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酶的固定化。当底物和产

4、物是小分子的可溶性物质时,固定化酶更占优势。1固定化脂肪酶的方法1.1吸附法[1][2]吸附法是最简单的固定化方法,载体和生物催化剂之间的作用力是次级作用力。根据吸附的特点又分为物理吸附法和离子交换吸附法。彭立凤[3]等研究了以CaCO3粉末为载体吸附法固定化脂肪酶的方法。结果表明,当酶的用量为CaCO3质量的013g.g-1,吸附时间1.5h,所得固定化酶活最高,为158.1UCaCO3/g.min。林繁华[4]等利用以醋酸纤维素/聚丙烯复合膜为载体对脂肪酶进行吸附固定,6研究了不同条件对固定化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酶浓度为0.020g/mL时

5、效果最好,当酶的浓度低于0.020g/mL时,固定化酶活随酶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而高于此值固定化酶的酶活不再增加。说明脂肪酶在吸附固定化时,载体吸附的酶量是有限的,一方面可能是载体的吸附能力较弱,使载体可吸附的酶量较少,催化活性较低;另一方面即使载体吸附性较强,但吸附的蛋白质过多,造成酶分子相互聚集导致脂肪的活性中心互相遮盖,使酶的催化活性可能很低。因此在酶的固定化过程中,要得到较好的固定化效果需要选择合适的载体和合适的酶浓度;随吸附时间的增加,醋酸纤维素/聚丙烯复合膜在2~3h时固定化酶相对酶活较大,当进一步延长固定化时间,酶分子与载体反应基团的结合可能已

6、经不是主要因素,酶在环境中失活或者由于酶分子相互聚集导致脂肪酶的活性中心互相遮盖而影响酶活,因此醋酸纤维素/聚丙烯复合膜在2~3h时固定化酶酶活较大。罗文[5]等利用多孔玻璃珠为载体,采用共价法对假丝酵母99-125脂肪酶进行了固定,对比了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的最适反应温度、pH值以及热稳定性。多孔玻璃珠表面的羟基与硅烷化试剂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载体表面接入氨基;再用交联剂戊二醛对载体进行活化:戊二醛的一个醛基与载体表面的氨基以共价键结合后,载体表面接入醛基。载体上的醛基将与酶蛋白分子的氨基结合而将脂肪酶固定。实验发现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为40~45℃

7、,比游离酶最适反应温度(40℃)范围有所变宽,并且温度在40℃以上时,固定酶的相对活力大于同一温度下游离酶的相对活力。这说明了游离酶经固定化后热稳定性升高,这可能是因为固定化过程稳定了酶分子的构象,因而使固定化酶的临界变性温度提高。关于酶的热稳定性,实验测定了酶在各个温度下保持1h后的活力。随着温度的增加,游离酶活力逐渐下降,在60℃已基本失活;固定化酶活力则随着温度的增加,酶相对活力在轻微增加后才下降,在50℃下保存1h后,固定化酶相对酶活达到最高值(143%),固定化酶在70℃下,酶活还能维持为初始酶活的86%.可见经改性多孔玻璃珠固定化工艺后,脂肪酶

8、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可见改性多孔玻璃珠对脂肪酶的固定,稳定了脂肪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