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400.2-2003 无公害食品 竹荪 第2部分-栽培技术

db33-t 400.2-2003 无公害食品 竹荪 第2部分-栽培技术

ID:29911670

大小:5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5

db33-t 400.2-2003 无公害食品 竹荪 第2部分-栽培技术_第1页
db33-t 400.2-2003 无公害食品 竹荪 第2部分-栽培技术_第2页
db33-t 400.2-2003 无公害食品 竹荪 第2部分-栽培技术_第3页
db33-t 400.2-2003 无公害食品 竹荪 第2部分-栽培技术_第4页
db33-t 400.2-2003 无公害食品 竹荪 第2部分-栽培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3-t 400.2-2003 无公害食品 竹荪 第2部分-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DB33/T400.2-2003无公害食品竹荪第2部分:栽培技术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竹荪栽培的季节、原料选择、堆制发酵、栽培地选择、栽培方法、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要求。本部分适用于长裙竹荪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12728-1991食用菌术语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

2、求3术语和定义GB/T12728—1991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发菌期担孢子萌发形成初生菌丝(单核菌丝),两个不同因素的初生菌丝结合,经质配形成次生菌丝(双核菌丝),进一步形成菌丝束。3.2菌蕾期菌丝束向土层延伸部分到达土表的菌丝束先端膨大,分化成原基,长成菌蕾,菌蕾进而分化形成子实体,随着菌蕾发育成熟,呈球状的过程。1DB33/T400.2-20033.3出荪期菌球顶端破裂,菌柄伸长,撇下菌裙的过程。3栽培季节一般在2月至4月底,日均温度10℃~16℃为播种最佳时期。4原料选择应符合NY5099中4.2的规定,不能用

3、桉、樟、槐、苦楝等含有害物质树种的阔叶树木屑,宜采用竹业加工下脚料(竹屑)、竹根、竹鞭、竹枝;阔叶树的树枝、木屑;谷壳、油菜秆、豆秆、麦秆、玉米、秆芯、棉籽壳等均可以使用。培养料配方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5堆制发酵6.1时间一般在上年10月份开始进行。6.2方法在培养料中撒入3%石灰粉,再加NY5099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拌匀,加水量以手抓紧略有水渗出为准(含水量60%~70%),一般以4000kg~5000kg的原料为一堆,堆高1.5m左右,堆放发酵2个月以上,期间翻堆2~3次。6栽培地选择选择冬暖夏凉、背风保湿、水源充足、排水良好、

4、土壤腐殖质高的水田、农地、桔园地和平缓的竹林地等。水、壤土符合NY5099中4.1和4.4.2的规定要求。7栽培方法8.1大田栽培8.1.1做畦畦宽80cm左右,高10cm~15cm,畦面做成瓦背状,沟宽20cm~30cm。2DB33/T400.2-20038.1.2土壤消毒撒石灰粉750kg/hm2杀虫灭菌。8.1.3搭荫棚铺料前用木料或毛竹搭2米高荫棚,棚顶用杉木枝或茅草或遮阳网遮盖,遮荫度70%~80%。8.1.4浇水用符合NY5099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把畦床浇透。8.1.5铺料把含水量60%~70%的培养料铺到畦上,略压实,厚度

5、30cm左右,堆成瓦背状。8.1.6接种把菌种按梅花状接种在培养料表层上,接种点间距10cm~15cm,每个菌块1cm3大小,再覆一层5cm培养料,每公顷接种量1.05万袋~1.20万袋。8.1.7施肥在播完种后的培养料表面撒上一层过磷酸钙或复合肥,用量为375kg/hm2。8.1.8覆土在施肥后,用符合NY5099规定的壤土覆盖,厚度以5cm~6cm为宜。8.1.9盖草覆土后再盖上2cm~5cm厚的稻草。8.1.10盖膜根据天气情况,决定是否覆盖薄膜。温度低于18℃时,要把塑料薄膜盖紧,周围压实,每天中午通风0.5h。温度高于23℃

6、时,可以不盖膜。8.2套种栽培宜套种在三分阳七分阴的柑桔、玉米、豆类、竹林中。方法如下:a)挖沟:在桔畦两边或玉米、豆类、竹林等地纵向挖沟,宽度视桔树、玉米、豆类、竹林等株行3DB33/T400.2-2003距而定,深10cm~15cm。b)铺料、接种、施肥、覆土、盖草、盖膜:按8.1.5~8.1.10执行。8.3发菌期管理以培养基含水量保持在60%~70%之间,土壤含水量20%~25%,温度保持23℃~28℃为宜。播种后25d~30d内为发菌时期一般不喷水,如遇连续晴天则要喷水,喷水至土壤和盖的稻草湿润即可。下雨时一定要盖好薄膜,防

7、止雨水渗透到菌床,造成积水溺死腐烂菌丝。8.4菌蕾期管理接种30d后菌丝爬上畦面,并形成菌索,菌索尖端扭结形成菌蕾。菌蕾生长期小气候的温度控制在22℃~30℃,此期间需水量增加,使土壤含水量保持20%~25%,一般晴天每天早晚各喷一次水,相对湿度达到80%~85%。8.5出荪期管理菌床表面空气相对湿度要提高到90%~95%,温度以23℃~32℃出荪为好。播种后70d左右子实体形成,菌球尚未破口,此时更要注重保湿,除雨天外,早晨在六点左右,下午在傍晚时都应喷水。8.6采后管理采完第一潮菇后,喷水量稍微减少,土壤含水量20%,约经7d~1

8、0d,第二潮菇的菌蕾长出后,管理方法按8.3~8.5进行,以此类推。9病虫害防治9.1病害防治竹荪的主要病害有:青霉、绿霉、毛霉、曲霉、鬼伞菌等。9.1.1发菌前期发现杂菌,应及时挖净,用生石灰在病区消毒,并及时补播菌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