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规范新国标

混凝土规范新国标

ID:29915259

大小:783.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2-25

混凝土规范新国标_第1页
混凝土规范新国标_第2页
混凝土规范新国标_第3页
混凝土规范新国标_第4页
混凝土规范新国标_第5页
资源描述:

《混凝土规范新国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10.1一般规定10.1.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除应根据设计状况进行承载力计算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外,尚应对施工阶段进行验算。10.1.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应计入预应力作用效应;对超静定结构,相应的次弯矩、次剪力及次轴力应参与组合计算。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当预应力作用效应对结构有利时,预应力作用分项系数应取1.0,不利时应取1.2;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预应力作用分项系数应取1.0。对参与组合的预应力作用效应项,当预应力作用效应对承载力有利时,结构重要性系数应取1.0;当预应力效应对承载力不利时,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本规范第

2、3.3.2条确定。10.1.3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应符合下列规定,且不宜小于:1钢丝、钢绞线(10.1.3-1)2预应力螺纹钢筋(10.1.3-2)当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上述张拉控制应力限值可相应提高或:1)要求提高构件在施工阶段的抗裂性能而在使用阶段受压区内设置的预应力筋;2)要求部分抵消由于应力松弛、摩擦、钢筋分批张拉以及预应力筋与张拉台座之间的温差等因素产生的预应力损失。10.1.4施加预应力时,所需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应经计算确定,但不宜低于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75%。注:当张拉预应力筋是为防止混凝土早期出现的收缩裂缝时,可不受上述限

3、制,但应符合局部受压承载力的规定。14410.1.5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由预应力引起的内力和变形可采用弹性理论分析,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按弹性分析计算时,次弯矩M2宜按下列公式计算:(10.1.5-1)(10.1.5-2)式中:——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加力,按本规范公式(10.1.7-3)计算;——净截面重心至预加力作用点的距离,按本规范公式(10.1.7-4)计算;——预加力对净截面重心偏心引起的弯矩值;——由预加力的等效荷载在结构构件截面上产生的弯矩值。次剪力可根据构件次弯矩的分布分析计算,次轴力宜根据结构的约束条件进行计算。2在

4、设计中宜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支座、柱、墙等约束构件对梁、板预加力效应的不利影响。10.1.6由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及相应阶段预应力筋的应力,可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1先张法构件由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10.1.6-1)相应阶段预应力筋的有效预应力(10.1.6-2)预应力筋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的预应力筋应力(10.1.6-3)2后张法构件由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10.1.6-4)相应阶段预应力筋的有效预应力144(10.1.6-5)预应力筋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的预应力筋应力(10.1.6-6)式中:——净截面面积,

5、即扣除孔道、凹槽等削弱部分以外的混凝土全部截面面积及纵向非预应力筋截面面积换算成混凝土的截面面积之和;对由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组成的截面,应根据混凝土弹性模量比值换算成同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截面面积;——换算截面面积:包括净截面面积以及全部纵向预应力筋截面面积换算成混凝土的截面面积;I0、In——换算截面惯性矩、净截面惯性矩;ep0、epn——换算截面重心、净截面重心至预加力作用点的距离,按本规范第10.1.7条的规定计算;y0、yn——换算截面重心、净截面重心至所计算纤维处的距离;——相应阶段的预应力损失值,按本规范第10.2.1条至10.2.7条的规

6、定计算;——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此处,Es按本规范表4.2.4采用,Ec按本规范表4.1.5采用;Np0、Np——先张法构件、后张法构件的预加力,按本规范第10.1.7条计算;——由预应力次内力引起的混凝土截面法向应力。注:在公式(10.1.6-1)、(10.1.6-4)中,右边第二项与第一项的应力方向相同时取加号,相反时取减号;公式(10.1.6-2)、(10.1.6-6)适用于为压应力的情况,当为拉应力时,应以负值代入。10.1.7预加力及其作用点的偏心距(图10.1.7)宜按下列公式计算:1先张法构件(10.1.7-1)(10

7、.1.7-2)2后张法构件:144(10.1.7-3)(10.1.7-4)式中:、——受拉区、受压区预应力筋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的预应力筋应力;、——受拉区、受压区预应力筋的有效预应力;、——受拉区、受压区纵向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受拉区、受压区纵向普通钢筋的截面面积;、——受拉区、受压区预应力合力点至换算截面重心的距离;、——受拉区、受压区普通钢筋重心至换算截面重心的距离;、——受拉区、受压区预应力筋在各自合力点处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按本规范第10.2.5条的规定计算;、——受拉区、受压区预应力合力点至净截面重心的距离

8、;、——受拉区、受压区普通钢筋重心至净截面重心的距离。注:1当公式(10.1.7-1)至公式(10.1.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