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622-2006 生态村建设规范

db33 t 622-2006 生态村建设规范

ID:29920535

大小:7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25

db33 t 622-2006 生态村建设规范_第1页
db33 t 622-2006 生态村建设规范_第2页
db33 t 622-2006 生态村建设规范_第3页
db33 t 622-2006 生态村建设规范_第4页
db33 t 622-2006 生态村建设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3 t 622-2006 生态村建设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DB33/T××××—2006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2007-01-30实施2006-12-30发布生态村建设规范ConstructioncriterionforecotypicvillageDB33/T622—2006DB33浙江省地方标准ICS13.020Z521DB33/T622—2006前言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吉县环境保护局、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闵杰峰、曹杰、许超、张乐琴、龚立忠。IDB33/T622—2006生态村建设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态村建设规范的术语

2、和定义、要求、评价考核指标及考核办法。本标准适用于生态村的建设与评价考核。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327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3、GB19379农村户厕卫生标准GB20425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453水产养殖废水排放标准DB33/593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3.1生态村生态村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村级行政区域。4 要求4.1 基本要求4.1.1 成立生态村建设工作机构、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档案。4.1.2 编制生态村建设规划或方案,并组织实施。4.1.3 三年内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4.1.4 三年内无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4.1.5 生活污水得到处理或综合利用。4.1.6 生

4、活垃圾日清日运,实施无害化处理。4.2 经济发展要求4.2.1 经济结构优化、布局合理。6DB33/T622—20061.1.1 村民人均纯收入较高。1.2 社会发展要求1.2.1 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1.2.2 重视对村民生态知识的宣传。1.2.3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1.2.4 开展农民素质培训。1.2.5 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2.6 普及有线电视和电话。1.2.7 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1.2.8 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程度较高。1.3 环境保护要求1.3.1 村容村貌整洁,景观和谐。1.3.2 环境质量良好。1.3.3 村庄绿化水平较高。1.3.4 普及

5、户用卫生厕所。1.3.5 工业污染物达标排放。1.3.6 推广养殖方式的标准化、集约化,污染物达标排放或综合利用。1.3.7 实施生态恢复,治理水土流失。1.3.8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1.3.9 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1.3.10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2 评价考核指标2.1 评价考核指标见表1。表1 评价考核指标评价内容序号指标名称要求基本要求1工作机构、制度和档案健全2规划或方案编制并实施3重大刑事案件三年内未发生4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三年内未发生5生活污水处理或综合利用率≥70%6生活垃圾日清运率100%经济发展要求7经济结构合

6、理8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大于当地(县、市、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社会发展要求9基础设施建设完善10生态知识教育普及率≥90%11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100%12农民素质培训率≥90%1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0%14电视、电话普及率≥90%15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16村民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95%6DB33/T622—2006表1(续)评价内容序号指标名称要求环境保护要求17村容村貌有良好的感官和视觉效果18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要求19村庄绿化覆盖率平原:≥25%半山区:≥20%山区:≥15%20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90%21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22养殖业污染物排

7、放达标或综合利用率100%23矿山生态恢复率≥90%24水土流失治理率≥90%25秸秆综合利用率≥90%26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种养率≥50%27清洁能源普及率≥90%1.1 指标解释见附录A。2 评价考核办法2.1 本标准表1第1项~6项指标中任何一项达不到要求,不予生态村评价、命名。2.2 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表1中第7项~27项指标的考核评分细则。考核评分细则包括指标分值、各级生态村所要达到的分值等。2.3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进行考核。6DB33/T6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