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ID:29930891

大小:75.5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25

如何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_第1页
如何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_第2页
如何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_第3页
如何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_第4页
如何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如何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一、课堂教学研究的现实意义按照科学课程标准要求,青岛版《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创造性地落实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求,构筑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发展为主要线索,以引领他们亲历科学探究为核心,以目标弹性化、内容综合化、过程活动化、评价多元化为基本特征的开放性、发展性教材。”小学科学教材以活动为主,课改中,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教师们的观念在逐渐更新,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

2、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地凸现。但是,如果对现在的科学课教学现状进行仔细观察和冷静地分析后会发现,小学科学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过分强调让学生动手,而忽视了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还要动脑,忽视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必要的整理;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自己的教学预设,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三、面对班额大,人数多,教师实验指导跟不上,制约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四、目前的科学教师队伍还不够强大,很多都是兼职教师,科学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有待遇进一步提高。

3、二、研究的过程怎样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教师教学,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于是,我们课题组从2011年3月开始了本课题实验的研究,目前已结题。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3月~5月),本阶段研究确定子课题,进行子课题申报,成立子课题组,召开开题会议等。第二阶段:实验研究初级阶段(2011年5月~12月),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按子课题方案进行研究、实验、分析,积累资料,撰写好阶段性报告,进行中期评估,于2011年12月份召开课题阶段性总结会议。第三阶段:实验研究高级阶段

4、(2012年1月~5月)在前段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展开,及时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反思中深入开展研究,继续完善实验方案,积累实验经验。第四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12年6月)对整个实验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分析、撰写结题报告。课题组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构建“探究活动型”的校本课程,不仅使教师教学水平得到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学校的教学特色更突出。通过本次实验,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有很大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到乐趣,获得自信,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的情感。下

5、面具体谈谈本次实验的收获:(一)实践操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途径,因此,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1.课前老师要先熟练实验的操作。教师在课前一定要熟练操作实验,并充分考虑到实验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提出应对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这样当课堂上出现突发事件时,老师及时处理解决可以大大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2.实验材料的有效性。实验材料准备是否充分,是上好实验课的关键。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也说明了实验材料准备的重要性。“材料要发挥最大的效益”。一

6、套好的材料,会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会促成一节好课。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最优的材料,保证实验教学高效完成。例如五年级上册研究《金属》时,教师就应该在课前将所有的电池、灯泡检查一遍,灯泡是否是完好的,电池是否有电,如果是生锈的铁钉势必会影响磁力,因此老师也应该先用砂纸将其打磨好,才能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实验的现象。以免在课堂上出现问题,引起课堂混乱。3.设法提高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有兴趣的实验,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效率也比较高。如果学生对活动缺乏兴趣,就会对探究活动失去热情,活动

7、只能停留于表面,虽然有时探究活动显得热闹,但学生一阵忙乱后,活动就成过眼云烟,这样的活动就成为一个无效探究活动。因此老师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将实验进行小的改动提高趣味性,教师在实验中帮助他们体验实验的乐趣,改变评价方式,等等。4.明确任务和目标。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每

8、一次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实验的效率。5.教师的有效指导。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并且爱动,经常实验做到一半就分心去做别的事情了,因此在学生实验时,老师要及时指导,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提醒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专心实验的好习惯,实验效率也会大大提高的。(二)课后质疑是不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科学课的教学要突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