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系列)高中生物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9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时跟踪训练

(水滴系列)高中生物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9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时跟踪训练

ID:29931262

大小:285.5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5

(水滴系列)高中生物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9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时跟踪训练_第1页
(水滴系列)高中生物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9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时跟踪训练_第2页
(水滴系列)高中生物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9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时跟踪训练_第3页
(水滴系列)高中生物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9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时跟踪训练_第4页
(水滴系列)高中生物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9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时跟踪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滴系列)高中生物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9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时跟踪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29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1.种群的含义1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3,43.种群的特征24.种群的数量变化5,6,7,9,10,13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8,116.综合考查12,14基础过关1.种群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较重要的一个层次,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种群的是( B )A.一培养皿中全部的大肠杆菌B.某校园内全部的高中老师和学生C.一农田中所有蝗虫的卵、幼虫和成虫D.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所有大熊猫解析: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具有出生率、死亡率

2、、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特征,所以校园里的老师和学生不属于种群。2.(2016·辽宁部分示范性高中期末)下列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C )A.某果蝇的种群雌雄比例为1.06∶1B.近10年来,全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C.水稻均匀插秧,蚂蚁集中生活D.美国大白蛾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性别比例、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C项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3.进行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时,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 )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B.随机选取大小相等的若干地

3、块C.计算各样方的平均值D.样方内各年龄段的植物均需统计解析:进行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时,应选取某种植物,而不是多种植物。4.(2016·安徽淮北模拟)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A.五点取样时,应选择个体分布较为均匀的区域进行取样B.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的研究不能采用该种方法进行C.对于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D.重捕时方法不当造成已捕获的标记个体死亡,会导致估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解析:选取样方时,一定要做到随机取样;样方法是

4、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研究也能采用该种方法进行,比如礁石上的贝类;对于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第二次已捕获的标记个体死亡,不影响统计结果,不会影响估算数值。5.(2017·安徽六校联考)如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C )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B.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④,进而影响种群数量解析:①②③④分别是死亡率、出

5、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种群的年龄组成能够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春节前后,南部沿海城市的外来务工者返乡回城,所以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年龄组成;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是通过改变种群的③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而不是控制④年龄组成。6.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叙述(K表示环境容纳量),错误的是( A )A.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就不再发生变化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在K/2时,其增长速率最大C.在人工控制的实验室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可呈指数式增长D

6、.在自然条件下,限制种群数量无限增长的因素是环境阻力解析: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影响因素的存在,大多数种群数量总是处在波动中;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在K/2时,其增长速率最大;人工控制的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以指数式增长;自然条件下,环境阻力是限制种群数量无限增长的原因。7.(2016·湖北荆州质检)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的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在种群数量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

7、D点之后B.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之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阴影部分代表环境阻力,所以从一开始就存在环境阻力;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故种群增长速率为0;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被环境阻力淘汰的个体;C点为K/2,若C为100,则K值为200。8.如图用一定容积的培养液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血细胞计数板一个中方格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酵

8、母菌的数量随时间呈“S”型曲线增长B.相同条件下再次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的K值基本不变C.图中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中方格中有酵母菌23个D.计数操作时,应先往计数室滴1mL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后再镜检解析:用一定容积的培养液培养酵母菌,营养物质越用越少,所以达到K值后,酵母菌数量还会下降,并非“S”型增长;由于是相同条件下再次实验,K值基本不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