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泻汤治疗湿热腹泻216例临床观察

止泻汤治疗湿热腹泻216例临床观察

ID:29933369

大小:46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5

止泻汤治疗湿热腹泻216例临床观察_第1页
止泻汤治疗湿热腹泻216例临床观察_第2页
止泻汤治疗湿热腹泻216例临床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止泻汤治疗湿热腹泻216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止泻汤治疗湿热腹泻216例临床观察首席医学网    2008年06月01日20:02:31Sunday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八届全国帕金森病会·期刊社的网站运营专家·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全国抗菌药物会·国际病毒性肝炎·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第五届世界癌症会·国际神经科技大会·全用药学术会议·国际药师论坛·基因组活动周·第四届抗体大会·亚太临床微生物作者:宋景利宋景萍    作者单位:吉林市船营区结核防治所,吉林吉林130000 加入收藏夹《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航空航天医药在线征稿[先天性唇裂儿护理]

2、[编辑达人办公省事e族]·新形势下传染病专科医院保卫现状及其对策·逐瘀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泪道激光联合眼膏治泪道阻塞性疾病护理·30岁以下年轻教工高血压者干预效果评价·超声诊断睾丸微小结石护理考试在线助手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征稿[综合医学期刊-成都医学院学报][医学会议]·写作技巧

3、护理论文中论题的来源·医学会快讯

4、《中华普通外科》征稿【关键词】 小儿湿热型腹泻中医药疗法止泻汤治疗应用   小儿腹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积几十年临床经验,笔者自拟止泻汤治疗小儿湿热型腹泻,每收捷效,现将近年观察的216例病例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216例

5、病例,其中男性128例,女性88例。年龄:初生-6个月者20例;7-12个月者46例;13-18个月者82例;19-24个月者24例;2岁以上者44例。病程:1-3d者68例;4-10d者100例;11-15d者30例;15d以上18例。多为经其他医院诊治无效而来求诊者。主要症状:面色发黄,舌苔黄腻或滑腻,发热或不发热,食欲不振或伴泛恶,肢体倦怠,腹泻稀薄,便色深黄而臭,有少许黏液,便时腹痛,脉细数或濡数。本组发热者52例,烦躁者54例,呕吐者34例,口渴者160例。伴脱水者148例(占67.3%),其中中度脱水14例,轻度脱水134例。216例中腹泻每日5次以下

6、者24例,5-10次108例,11-15次70例,15次以上14例。   2 治疗方法   均服用止泻汤水煎剂。止泻汤处方:扁蓄、瞿麦、车前子、木通、滑石、通草、党参、茯苓、白术、生甘草、莲肉、扁豆、薏苡仁、木香、黄连、白头翁等。每剂方药6个月以下患儿分4d服;1岁以内分2d服;1岁以上服用1d,日服3次。高热者,虚热型加藿香、寒水石;实热型加青黛、寒水石;呕吐者加砂仁、草豆蔻或竹茹;泄泻重者加石榴根皮、五倍子、芡实;腹痛者加砂仁;黏液血便者加苦参、地榆、山楂;惊风抽搐者加全蝎、木瓜、钩藤。   3 治疗结果   216例中,经服本药治愈164例,显效36例,无效

7、16例,总有效率为92.6%。治愈病例中,于2d、3d、4d、5d、6d、7d内止泻的病例数分别为42例、60例、68例、10例、14例、4例,可见止泻汤治疗小儿腹泻大多在4d以内即可奏效。   4 病案举例   李某,女,18个月,2006年3月2日初诊。吐泻已5d,大便为黄色稀水样便,伴有少许粘液,每日10余次,小便短少而黄,纳少,呕吐胃内容物。在某医院曾用西药治疗,治后呕吐已止,但腹泻加重。现发热(体温38.6℃),肢体倦怠,口渴引饮,面黄,舌苔黄腻,脉细数。诊为腹泻。给止泻汤2剂服用。服药后第2d热退,第3d腹泻痊愈。   5 体会     祖国医学对腹泻

8、有“凡泻皆兼湿”“无湿不成泻”的说法,因为脾是运化水湿的脏器,当饮食起居不慎,感受外邪,湿热内蕴,损伤脾胃时,往往导致运化失职,清浊不分,湿浊下注而为泄泻。止泻汤治疗湿热泻获得满意疗效,其主要作用是淡渗利水,清利湿热,健脾燥湿。方中扁蓄、瞿麦、车前、滑石、木通为利水通淋之品,可清利湿热,分别清浊,尤有清下焦湿热之功;党参、茯苓、白术、薏苡仁、扁豆、莲肉有补中益气、健脾止泻之效用[1];黄连、白头翁可清热解毒;木香行气止痛。诸药合用,共奏利湿健脾止泻之功。本药无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深受患儿家长欢迎。     笔者认为,小儿泄泻病本在脾胃,治疗主要以健脾护胃、扶正祛邪为

9、主[2-3],应当注意避免过用苦寒辛燥之品,以防伤阴伤阳之弊。对初泻有积滞者,慎用收涩止泻之品。 【参考文献】 [1]肖苏.对“湿”的治疗体会[J].吉林中医药,2006,26(2):9.[2]张沁园.浅谈《伤寒论》保护正气的治疗[J].吉林中医药,2006,26(2):3.[3]牧童,张声生,汪红兵.《金匮要略》温、通、清、和四法在脾胃病中的运用[J].北京中医,2006,25(9):56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