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透镜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透镜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ID:29945061

大小:39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5

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透镜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透镜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透镜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透镜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透镜1.(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透镜、薄透镜,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重点难点:透镜对光的作用。小贴士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3.知道利用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4.会用三条特殊光线的规律作图。2.(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3.(情感目标)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发现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预习巧导航1.当光从空气__________到水中或其它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折射光线向__________偏折,此时折射角_______入射角。2.完成并画出光线进入三棱镜后再射到空气中

2、的光路图。方法总结:当光线射向三棱镜,经过三棱镜后光线向_____________偏折。3.透镜分为两类:凸透镜和凹透镜。中间______,边缘_______的叫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属于凸透镜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中间_____,边缘_______的叫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作用,属于凸透镜的有_________________。4.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_______________。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_____,它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______________课

3、堂深探究知识点一: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1、找它们的异同:近视眼镜片放大镜镜片同:①可以透过光②光的传播迹径因发生光的______________而改变。异:观察它们的截面示意图(P90图5.1—1)中间_________边缘_________总称为凹透镜中间_________边缘_________总称为_________2、在生活中还见到过与上述结构相似的,请写出:凹透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凸透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几个名词(1)主光轴:(2)光心:用字母__

4、_____表示。(3)焦点:用字母_______表示。知识点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作下图中大致光路(折射光线)2、实验: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1)让一束平行光(太阳光)正对着凸透镜射,观察透过的光。(2)让一束平行光(太阳光)正对着凹透镜射,观察透过的光。现象记录:在(1)中_____(能、不能)找到一个亮点。在(2)中_____(能、不能)找到一个亮点。在(1)中透过的光范围比入射光______(小、大)。在(2)中透过的光范围比入射光______(小、大)。结论: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_作用。知识点三:焦点和焦距每个透镜有______

5、个焦点,且关于光心对称,凸透镜:实焦点,凹透镜:虚焦点焦距:用字母_______表示。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器材(见P91图5.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过程:太阳光正对着凸透镜,在透镜的后面移动光屏(纸片也可),找到一个最小的亮点后,透镜与光屏固定,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距离,即f。对点及时练k.Com][来源:学科网ZXXK]1、一方形玻璃砖,如下图中虚线位置分开成甲、乙、丙,其中是凸透镜的是__________,其中是凹透镜的是__________,2、下列元件中能使光线会聚的是______(填序号)A、平面镜B、凸面镜C、凹

6、面镜D、凸透镜E、凹透镜3、作图(1)作出折射光线(2)作出入射光线(3)在虚框内填入一个合适的透镜(4)茂密树林的地面上出现的太阳光斑是_________形成的。《测量凸透镜焦距》实验中的光斑是_______形成的。左图中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时间较长会发现亮点温度较高,甚至烧焦纸屏(古代冰透镜取火的道理:将冰块磨成一个_____透镜,让太阳光正对它,在冰透镜的后面______位置放置一些干燥室易燃物即可。)4、雨过天晴要及时清除大棚顶薄膜上的积水,为什么?自我反思港失误点总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