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指导:文言文复习技巧点津

中考复习指导:文言文复习技巧点津

ID:29947341

大小:71.0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5

中考复习指导:文言文复习技巧点津_第1页
中考复习指导:文言文复习技巧点津_第2页
中考复习指导:文言文复习技巧点津_第3页
中考复习指导:文言文复习技巧点津_第4页
中考复习指导:文言文复习技巧点津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指导:文言文复习技巧点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考复习指导:文言文复习技巧点津《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能阅读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和虚词,能正确翻译文中一些重要句子,解说全文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文言文考查标准是: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重点不在于考查学生对词法、句法等文言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是立足于考查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原文,并通过他们记诵积累的情况,考查其在发展语感方面的努力程度。文言文命题趋势: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将以课程标准推荐的篇目为基础,并结合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近年有增加课外文言文的倾向。对文言词语的考查一般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对文章内容的考查

2、将注重整体感知和综合理解。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中考改革的精神,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文言文的考查形式,正逐步由单项考查向综合考查过渡。也就是说,单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正逐步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文言文综合阅读试题。从真正提高文言文学习水平和复习备考和谐统一的角度看,探索2010年中考文言文复习就很有必要了。一、研读历年中考试卷,了解命题意图。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切忌“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首先要熟悉《新课程标准》和《学业考试纲要》,懂得考什么和不考什么,知道哪些内容在往年中考出现过,哪些内容还没有露过面,今年应侧重的是什么。中考文言文试

3、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比较全面,主要有诗文名句的默写、常用实词解释、句子的理解和解释、文学常识、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整体理解与评价等。近几年来,安徽课改区中考古诗文部分总分从2005到2006、2007年都是25分,连续三年在全卷中的比值基本一致,均占六分之一。从名句的默写看:分值没有变化,但难度增加了: 识记占6分,理解占4分;07年均是理解性默写,而且有6分是放在语段中,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这说明古诗文考试在名句积累、背诵默写上提高了要求。这无疑会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有必要将考试范围内的

4、名篇名句熟读成诵,尤其要重视其中重点字或难写字的书写,保证背得流利,写得准确。当然,做到不失分的关键,还在于对默写内容的透彻理解上。  从实词解释看:中考文言文试题中,一般都是选用较为常用且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生命力的实词进行解释,涉及的知识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等为主。如2005、2006年试卷中考到的“观”、“时”和“渔”、“无论”,07年“窥谷忘反”中的“反”。这表明课内所学实词不仅要掌握其常用义,还要注意迁移,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思考它最适合的意义。从句子解释看:以抓关键性、富有哲理性和生命力的句子

5、为原则。除了要准确把握实词含义外,还应注意语序的调整和省略内容的补充。如05年的“野芳发而幽香”;06年的“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07年的“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等。  从文章理解看:  近年中考课内篇目的文章理解相对较容易,只要对文章内容大致了解,并能整体把握,掌握中心就可以不变应万变了,关键是增加了比较阅读。如05年的《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06年的《桃花源记》和《醉翁亭记》;07年的《小石潭记》和《与朱元思书》。连续三年都是两个选段的比较阅读,可见文言文的考查难度在增加。二、梳理考试篇目,做到心中有数。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

6、7--9年级学生掌握80篇(段),要求背诵推荐篇目50篇,其中文言文16篇,诗词34篇,从先秦到明清都有涉及。如何能够在复习过程中对这些诗文尽快地了然于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完整的梳理,可以按照朝代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身份、文章要点以及相关材料等。  如《曹刿论战》,出处为《左传》,作者左丘明是鲁国史官,文章要点为取信于民及把握战机,相关材料有编年体史书、长勺之战、以弱胜强等。如果将这些以列表的方式整理出来,并且随时增减,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应付自如了。三、搜集课外资料,丰富文言内涵。中考课外文言选文体裁主要是寓言和传

7、记。  一般来说,这类文章考试难点是寓意或人物性格特征及精神品质的概括。这可以从文章的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入手,进行归纳提炼。当然,要具备这样的能力,需要有一个量的积累,课外应多读一些诸如《寓林折枝》、《成语故事》等书籍。四、广泛阅读,进行有针对性复习。1、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如“窥谷忘反”中的“反”通“返”,“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畔”通“叛”。通假字的解释有一定的格式,即:通什么字,意思是什么。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课下注释中有解释,复习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分册集中整理,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识记。2、词

8、类活用:它常常是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某种用法的词临时作另一种用法,词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如“腰白玉之环”中的“腰”,原本是名词,这里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挂在腰间”或“腰上系着”;再如:“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