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案导学“之我见

初中数学“学案导学“之我见

ID:29961535

大小:79.5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5

初中数学“学案导学“之我见_第1页
初中数学“学案导学“之我见_第2页
初中数学“学案导学“之我见_第3页
初中数学“学案导学“之我见_第4页
初中数学“学案导学“之我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学案导学“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学案导学“之我见摘要:教与学有着本质的差异,教案与学案也有不同。“导学案”是教师体现其教育、教学思想方法以及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的载体,是学生学习路线图、指南针,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也代表着需要“达到”的目的地。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将学案的设计和学案的使用做个探讨。关键词:学案;教案;学案导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2、,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容易存在着“灌输式”“填鸭式”“题海战术”等一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其中又以数学学科的问题较为严重。在全区都热情的投入学习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课改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校在数学教学中尝试进行了“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性研究。“导学案”是教师体现其教育、教学思想方法以及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的载体,是学生学习路线图、指南针,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也代表着需要“达到”的目的地的。导学案应体现以“生”为本,以“学”为出发点。教案与学案有何异同呢!教案的特点:教案是教师在授课前在研究课标,钻研教材以及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为了达

3、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而准备的教学方案。教案是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着眼点是如何“教”。学案的特点:“学案”是指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准、学习方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在教师主导下,由师生共同设计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使用的学习方案。学案既反映学习结果,又体现学习过程,其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究竟学案的设计和使用要考虑哪些要素呢?一、学案的设计(一)、学生的“学”:设计编写学案首先要改变过去那种5备课考虑的是我要如何教的思想,更多的关注学生要如何学,树立全程指导学生自学的思想。如学习目标和问题

4、导学,学习目标要包含三维目标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目标不能过于繁琐,不能超过三条,言简意赅,否则加重学生心理负担,并在句后括号内标注重点。(二)、学案的“编写”:学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一份学案,全年级同学科共用,所以学科教师必须全员参与,共同商量研究,集体备课是设计编写学案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同时汇集了很多老师的经验,对新老师也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三)、学案“内容”:关注知识的生成,有学习预习,解读教材,拓展教材,反思小结,星级达标,资源链接等。(四)、“学法”设计: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的

5、最佳途径。学案涉及是要有明确的学法设计。如编完全平方公式时设计一朵云记上口诀“首平方,尾平方,首尾2倍在中央”。(五)精选例题:学案的例决题定着学习的质量,因此精选例题是数学学案设计的关键一步。所以例题应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如:编写三角形的概念一课时例题可选为右图,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并用符合表示出来,你还有其他方法吗?二、学案的使用(一)、“自主—预习”教师首先利用一到两节课在课堂上带着学生一起预习,使学生明确如何预习,掌握预习的基本方法。然后依托我校学生在校时间长这一优势,在课前下发“导学学案”,要求学生依据“导学学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预习。(二)、“合作—交流”在课

6、前充分预习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利用课上的时间或晚自习的时间分组或全班性的交流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采用“兵教兵”的方法,初步解决预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难点问题。这步也可以让课代表写出预习要求及预习要达到的目标。(三)、“指导—点拨”学生在预习和讨论交流之后仍旧会留有疑点和难点,这时可以发挥小组间的作用,讨论交流组内讲解,再在班上交流讲解,但是由于要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学生能解决的尽量自己解决,不能的5教师就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重难点和疑点进行精讲和点拨。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

7、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四)、“评价—总结”教师结合学生的归纳总结紧扣课标,用精练的语言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强调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同时不忘对学生在自主学习各个阶段的表现进行及时地评价反馈,评价方式可以学生自评用红笔做记号,学生相互评价并量化打分,教师也适时的评价才能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五)、“反馈—达标”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