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论鲁迅小说的叙述人语言

【课外阅读】论鲁迅小说的叙述人语言

ID:29986032

大小:3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25

【课外阅读】论鲁迅小说的叙述人语言_第1页
【课外阅读】论鲁迅小说的叙述人语言_第2页
【课外阅读】论鲁迅小说的叙述人语言_第3页
【课外阅读】论鲁迅小说的叙述人语言_第4页
【课外阅读】论鲁迅小说的叙述人语言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外阅读】论鲁迅小说的叙述人语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外阅读】论鲁迅小说的叙述人语言小说的叙述人语言是指小说中除人物语言之外的一切语言,它包括以概述事件为主的叙述语言,以刻划人物,再现环境为目的的描写语言和以揭示题目为主的议论语言三大部分。陈平原先生在其力作《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指出,现代中国小说完成了基本以情节为结构中心到以情节为中心,以性格为中心,以背景为中心等多种叙事结构的转变,王富仁先生也在《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一书中细致考察了《呐喊》、《彷徨》中的所有篇章,令人信服地指出了鲁迅小说的情节弱化趋势,并论述了这种趋势背后的创作主旨和形

2、式方法上的支撑。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小说是叙述的艺术。鲁迅小说的叙述人语言到底是否,在多大程度上帮助鲁迅实现了叙事结构的转变是本文要探索的重点问题,鲁迅小说的叙述人语言对传统小说叙述人语言。实现了怎样的超越也是本文要探索的问题之一。本文的论述针对《呐喊》《彷徨》而言,不包括《故事新编》。一、独特的叙述语言构筑了特殊的情节模式:受事者//被吃罗杰·福勒坚持认为,一连串的语句可以用一个单句释义,这就启示我们,一连串的语句(一个完整的文本)具有与一个单句相同的语义结构,他建议我们更多地运用语言学上分析句子的方法来分析小说。他指出,一个叙述

3、文本的情节可以视作动词或谓语的序列,其中每一个动词或谓语都表示参与者的一种状态,一次行为,一次状态的变化。而我们概括一个故事的梗概,就是报告的这种序列。文本的深层结构可以用“叙述谓语+名词”来表示。运用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先用一个叙述句报告小说的梗概,再用若干叙述句理出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据此我们去考察传统小说,不难发现传统小说在情节和结构上的几个重要事实:1、叙述人语言所编就的故事虽然多种多样,但情节模式却很有限。最常见的如“公子落难——巧遇佳人——两情相悦——他人阻挠——矢志不渝——有情人终成眷属。”等等。2、情节环环相扣,构成

4、紧密的情节链。传统小说往往通过概述,不断地引进人物,人物不断发出动作,一个行动导致另一个行动,一个叙述单位导致另一个叙述单位,一个事件接着另一个事件,环环相扣,不断推动信息的进程。3、情节与结构基本统一。传统小说中情节的发展与情节安排基本一致,只有在少数篇章中间或运用倒叙或插叙,以造成叙事方式的变化。而鲁迅的小说在叙事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有些小说根本谈不上情节,只是一个场面(如《示众》),或只是几个场面的链接(如《风波》),有的小说只有很短的情节线,根本谈不上情节链,如《故乡》、《社戏》、《长明灯》、《离婚》等,即使情节最

5、强的一类,像《祝福》、《孤独者》、《阿Q正传》、《伤逝》、《孔乙已》等与传统小说相比,情节也不够曲折动人。那么他的叙述人语言该为这种情节的弱化承担多大的责任呢?为了更有说服力,我们选择情节最强的一类中的名篇《祝福》为例,试用语言学分析的方法来考察叙述人语言的指向对鲁迅小说叙事结构转换的影响。如果用一句话来报告《祝福》的情节,那就是:祥林嫂一步步被封建礼教和道德所吞噬。再用若干叙述句报告其情节的发展(是情节而非结构)那就是:一、祥林嫂第一次丧夫,来到鲁镇又被婆家抓回;二、迫嫁山墺;三、第二次丧夫、失子,再到鲁镇,被歧视;四、被辞退,

6、乞讨为生,终在祝福中死去。我们也不难从中发现几个事实:1、小说的情节线比较完整,祥林嫂在小说中的中心地位十分突出,人物关系不复杂,没有像传统小说那样不断引出新的角色;2、每次情节发展都表现为人物一次状态的变化,“第一次丧夫”、“迫嫁”、“第二次丧夫”、“失子”、“乞讨”、“死去”。3、中心人物祥林嫂是“受事者”。所谓施事者是指主动发出动作的人。传统小说中的中心人物一般都是施事者,他们发出一个个动作给其他角色或环境以一定影响。从而推动情节发展,他们在小说中占主导地位。而这里,祥林嫂一直处于被操纵的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人们的冷落、歧视

7、、“绑架”、“卖嫁”,他是承受者,受事者。她偶尔不堪忍受主动发出的动作,如改嫁时的反抗,失子后的诉说反而招致人们更加的嘲笑和冷视。这种情形不只出现在《祝福》里。我上文所列的情节最强的以人物为叙事结构的中心的一类都具备这些特征。包括情节不强的小说。如《故乡》、《离婚》这类小说情节的模式我们可以概括为:受事者//被吃。作者所着力表现的人物即叙述的对象都是作为受事者出现的,他们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迫,默默地忍受,任何的努力也无济于事。关于他们的特征我们将在下文中作详细论述,这里暂时不提。我们这里重点来看叙述谓语的特征。作者叙述谓语的核心

8、不是一个个动作,而是被叙述对象一次次状态的变化,而且这状态最终的指向却是一定的,那就是这些受事者精神的死亡,有些还伴随着肉体的消失。正因为这样,这些篇章展现了中国人(主要是下层劳动者,下层知识分子,觉醒的知识分子)精神上被消灭的动态,在这里,虽然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