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陶瓷》word版

《宋代陶瓷》word版

ID:30001833

大小:137.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25

《宋代陶瓷》word版_第1页
《宋代陶瓷》word版_第2页
《宋代陶瓷》word版_第3页
《宋代陶瓷》word版_第4页
《宋代陶瓷》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代陶瓷》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窗体顶端窗体底端ID:10732075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现时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170个县,其中有宋代窑址的就有130个县,占总数的75%。陶瓷史家通常将宋代陶瓷窑大致概括为6个瓷窑系,它们分别是: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和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和景德镇的青白瓷系。这些窑系一方面具有因受其所在地区使用原材料的影响而具有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又有受帝国时代的政治理念、文化习俗、工艺水平制约而具有的共同性。  从胎釉上看,宋北方窑系的瓷胎以灰或浅灰色为主,釉

2、色却各有千秋。例如钧窑釉,喻为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化无穷如行云流水;汝窑釉含蓄莹润、积堆如凝脂;磁州窑烧出的则是油滴、鹧鸪斑、玳瑁等神奇的结晶釉。南方窑系的胎质则以白或浅灰白居多,景德镇窑的青白瓷色质如玉、碧如湖水;龙泉窑青瓷翠绿莹亮如梅子青青;哥窑的青瓷其釉面开出断纹,如丝成网,美哉天成,是一种独特的缺陷美;还有定窑瓷,其图案工整,严谨清晰的印花让人叹为观止;耀州窑瓷,其犀利潇洒的刻花给人们以流动的韵律美。追求釉色之美、追求釉质之美,宋人在制瓷工艺上达到了一个新的美学境界。  从造型的角度分析,宋瓷

3、的器形较之前代更为丰富多彩,几乎包括了人民日常生活用器的大部分:碗、盘、壶、罐、盒、炉、枕、砚与水注等,其中最为多见的是玉壶春瓶。总的说来,民间用瓷的造型大部分是大方朴实、经济耐用;而宫廷用瓷则端庄典雅、雍容华贵。最能反映皇家气派的是哥、官、钧、汝与定窑口烧制的贡瓷,最能体现百姓喜乐的是磁州、耀州窑口烧制的民间瓷品。  从纹饰上讲,宋瓷的纹饰题材表现手法都极为丰富独特。一般情况下,龙、凤、鹿、鹤、游鱼、花鸟、婴戏、山水景色等常作为主体纹饰而突现在各类器形的显著部位,而回纹、卷枝卷叶纹、云头纹、钱纹、莲瓣纹等多

4、用作边饰间饰,用以辅助主题纹饰。工匠们用刻、划、剔、画和雕塑等不同技法,在器物上把纹样的神情意态与胎体的方圆长短巧妙结合起来,形成审美与实用的统一整体,另人爱不释手。如婴戏纹,或于碗心、或于瓶腹,将肌肤稚嫩,情态活泼的童子置于花丛之中,或一或二,或三五成群,攀树折花,追逐嬉戏,真切动人,生活气息甚为浓厚。  宋代陶瓷,以其古朴深沉、素雅简洁,同时又千姿百态、各竞风流的气象为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工艺发展史上矗立起一座让世人景仰的丰碑。  1北宋 建窑兔毫大罐说明:福建建窑同样也存在一个生产相同特点产品的窑系,主要

5、在闽北地区如建宁窑,邵武窑等。一般人们常见建窑产的黑釉盏,象这么大体形的罐类还是相当少见的。 2北宋 建窑黑褐釉盏说明:广州博物馆2000年8月“宋代建窑瓷展”高6厘米口径12.5厘米底径3.5厘米3北宋 建窑黑釉灯盏说明:广州博物馆2000年8月“宋代建窑瓷展”高3.5厘米口径10.5厘米底径3.5厘米4北宋 定窑白釉印花式口碗说明:高7.7公分口径22.0公分足径8.1公分5北宋 定窑白釉划花莲花瓣纹大碗说明:高14.8公分口径31.2公分足径13.9公分6北宋 邵武窑青白釉六葵口盏说明:珍雅堂藏。高4c

6、m 口径8.5cm 底径3.3cm7北宋 汝窑盘说明:清宫旧藏高3厘米口径17.1厘米足径9.1厘米  盘撇口,圈足外撇,里外满釉,开细碎纹片,底有三个支钉痕。汝窑胎质细腻,多数呈香灰色,迎光看呈现出淡淡的粉色。许多器为裹足支烧,作工精细工致。釉色有天蓝、天青、粉青等。器表有细小如鱼鳞状的开片。釉色极其莹润,看来犹如碧玉。8北宋 赣州窑柳斗纹瓷钵说明:口径10厘米 高7厘米 底径2.7厘米  宋瓷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民间瓷窑遍布全国,造型千姿百态,装饰丰富多彩,工艺精益求精。这一件柳斗纹瓷钵

7、便是造型艺术与制作工艺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柳斗纹瓷钵,口径10厘米,高7厘米,底径2.7厘米,圆唇口,微外卷,小束颈,弧腹下收,环底内凹,钵内壁及唇口满施乳白釉,钵外壁均为素胎,颈部一圈饰二十个乳丁纹,并点施白釉,乳丁纹凸起,制作规范,排列整齐。腹部满饰柳斗纹,刻划较深,极为规整,线条流畅,细腻,立体感强,可谓刀法娴熟,技艺精湛。  柳斗是农家必备的寻常之物,它是用柳条或藤条编织的用来盛放谷物或其它东西的农用工具。窑工摹仿柳斗的形状,先制作好瓷胚,再临摹柳条编织的图案,在半干的素胎上,刻出柳条花纹,入窑烧

8、制,使生活中不起眼的大柳斗变为精巧秀丽的小器皿。  这件柳斗纹钵,在造型艺术和刻划的纹饰上,更讲究节奏和韵律的优美;束颈的处理、腹部的弧线以及只有2.7厘米直径的小底,使钵的造型更富有艺术魅力;颈部隆起的一周白色乳丁,就像一串玉质项饰,显得古朴、典雅、华美。排列整齐规范的柳斗纹,更显示功力非凡。由此可见,制作者既有聪慧的头脑,又有一副灵巧的双手。他们不是对原物进行简单的临摹和仿造,而是匠心独运,美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