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压》word版

《动态血压》word版

ID:30008798

大小:89.5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5

《动态血压》word版_第1页
《动态血压》word版_第2页
《动态血压》word版_第3页
《动态血压》word版_第4页
《动态血压》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动态血压》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老年人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及临床意义宁夏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750011崔继志陈勇【摘要】目的 探讨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中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的特点及意义。方法 选择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120例,分为高龄老年人(≥80岁)组、老年人(60~79岁)组和中年人(<60岁)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和靶器官损害的发生率。结果与中年人组相比,老年人组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增高(P<0.05),高龄老年人组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

2、);与老年人组相比,高龄老年人组24h动态血压昼夜异常的发生率增高(P<0.05)。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不断增高,应尽早进行干预治疗。【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高龄;老年人;中年人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冠心病、脑卒中、心肾衰竭的最主要致病因素,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患病率呈现迅猛上升趋势。然而目前诊断高血压及对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评价多根据偶测血压,其缺点是不能真实反应全天的血压水平及动态变化。而24h动态血压检测(ambu

3、laorybloodpress-uremonitoring,ABPM)能较准确地反映日常活动中昼夜变化规律,且无白大衣效应,对临床准确诊断及防治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院心内科12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高血压患者120例,年龄45~90岁。非同日3次以上测血压符合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90mm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恶性肿瘤、瓣膜性心脏病等影响因素。120

4、例患者按年龄段分为3组:高龄老年人(≥80岁)组老年人(60~79岁)组和中年人(<60岁)组,3组间除年龄外其他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方法采用北京迪姆软件公司DMS-ABP动态血压监护仪,袖带固定于上臂,下缘距肘窝2~3cm处,松紧度以能容纳二指为限,监测间隔为:日间(06:00至22:00),1次/30min,夜间(22:00至次日06:00),1次/h,24h内有效监测次数不少于总血压获得次数的80%,监测期间避免情绪激动、剧烈活动等。1.3观察指标获得如下数据:24h血压平均值、白昼/夜间血压平

5、均值、白昼/夜间血压负荷值、昼夜节律,日间和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夜间血压下降率等。评价标准:依据1988年EoinO'Brien提出的血压昼夜节律分类,夜间血压下降率≥20%为超杓型,10%~19%为杓型,0~9%为非杓型,下降率<0为反杓型,其中超杓型、非杓型和反杓型均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1.4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使用SPSS13.0软件包。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 3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分型情况的比较见表1。表1血压昼夜节律分型情况的比较[例(%)]组别n超杓型杓型非杓型反杓

6、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高龄老年组480(0)5(10.4)32(66.7)11(22.9)43(89.6)老年组421(2.4)11(26.2)20(47.6)10(23.8)31(73.8)中年组301(3.3)17(56.7)10(33.3)2(6.7)13(43.3)2.2如表所示中年人组24h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为43.3%,老年人组为73.8%,高龄老年人组89.6%。与中年人组相比,老年人组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增高(χ2=8.15,P<0.05),高龄老年人组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7、χ2=18.38,P<0.01);与老年人组相比,高龄老年人组24h动态血压昼夜异常的发生率增高(χ2=6.53,P<0.05)。3讨论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24h血压呈现两峰一谷、昼高夜低的节律,即06:00至08:00达到第一个高峰值,15:00至18:00达到第二个高峰值,01:00至03:00达到低谷[1]。这种双峰一谷的长柄杓型曲线与体力、脑力活动及人体在节律变化后内分泌激素水平和神经反射敏感性有关。血压昼夜节律方式对适应机体活动和保护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是有益的[2]。大量研究显示,血压昼夜节律的紊乱,夜间血压增高,血

8、压负荷增高是导致左心室肥厚、肾脏损害、脑卒中等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因素。[1]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是独立于血压水平之外的心脑血管病的预测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根据Kohara及mimamisawa等研究自主神经功能对血压昼夜变化起关键性调节作用,同时指出肾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