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1-2 商鞅变法 新人教版选修1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1-2 商鞅变法 新人教版选修1

ID:30014260

大小:13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6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1-2 商鞅变法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1-2 商鞅变法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1-2 商鞅变法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1-2 商鞅变法 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1-2 商鞅变法 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1-2 商鞅变法 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优化指导】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1-2商鞅变法新人教版选修11.(山西省阳泉市2011届高三一模,4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史记·商君列传》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不力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不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商君书·农战》“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

2、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韩非子》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玄、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殉,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的主张,并从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方面加以评述。(2)材料二和材料三评论商鞅变法的着眼点有

3、何不同?从材料三中你得出什么认识?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第(1)问材料主要从改革、重农、重刑罚三方面概括商鞅的主张。评述的主观目的结合变法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和目的即可;客观效果则结合三项内容造成的积极消极影响分析。第(2)问的着眼点分别是变法的效果和商鞅个人的结局。认识主要从新事物的前进行和曲折性两方面结合。答案:(1)主张:“便国不法古”,只要有利于国家治理,不必拘泥于先王之法;农是治国之要,只有发展农业,国才能强大;百姓从事农业,则易于治理和驱使;“轻罪重罚”,用严刑峻法来维系社会安定。(写出三点即可)主

4、观目的:变法图强,赢得兼并战争。客观效果:变法主张实施后社会秩序安定、国力强盛,为后来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法律严酷苛刻,激化了阶级矛盾,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2)材料二着眼于商鞅变法对秦朝统一全国的作用;材料三着眼于商鞅变法后个人的结局。说明:改革有阻力;改革成功是要付出代价的;改革者要善于保护自己。(答出两点即可)2.(山东省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第七次质检,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司马迁《史记·秦本纪》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

5、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 检索传世文献,对秦国最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虎狼之国”……秦朝速亡,则又与其“虎狼之国”的特性有关。秦是从兼并统一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但是,“虎狼之国”的传统并没有因秦的统一而有所改变。——刘德增《虎狼之国——秦国》请回答:(1)据材料一,秦国在西部崛起时面临怎样的形势,当时秦国的政治处境如何?(2)材料二所指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这一措施对秦国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3.(山东省潍坊四县2011年高二质检,21)阅读下列材料

6、,回答问题。材料一 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毛泽东材料二 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

7、。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盐铁论·非鞅篇》(1)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的评论中包含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认为商鞅变法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从商鞅个人的结局中你得出什么认识?4.(河南省焦作市2011届高三二模,4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变法的要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度公族疏远者

8、”,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摘编自《中国通史》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为显著,变法使秦国日益强大,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材料二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