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竹岭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贵竹岭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ID:30020942

大小:2.29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2-26

贵竹岭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_第1页
贵竹岭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_第2页
贵竹岭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_第3页
贵竹岭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_第4页
贵竹岭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贵竹岭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厦深铁路广东段XSGZQ-8标贵竹岭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编制人:石永强审核人:何天文批准:李亚军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厦深铁路(广东段)工程指挥部三分部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一、编制依据1、《铁路隧道监控测量技术规程》TB10121-2007;2、《时速200~250公里有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试行)》[铁建设函[2007]76号];3、贵竹岭隧道施工设计图纸及相关设计文件;4、我单位以往隧道施工经验。二、编制目的1、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2、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

2、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3、确定二次衬砌的施做时间。4、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5、积累测量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三、工程概况贵竹岭隧道位于广东省海丰县贵竹岭镇丘陵区,地形地貌具体表现为剥蚀丘陵地貌,剥蚀丘陵自然坡度25°~40°,植被不发育,最大相对高差约200m,地形波状起伏,沟谷较发育。隧道沿线地形波状起伏,沟谷较发育,地表水发育。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进口~DIK359+500、DIK362+900~出口段地下水对混凝土具体酸性侵蚀和二氧化碳侵蚀,环境作用等级分别为H1和H2

3、。贵竹岭隧道全长4227m,隧道进出口里程分别为DIK358+908、DIK363+135,隧道进出口隧线分界里程分别为:DIK358+895、DIK363+148。隧道纵坡为“人”字坡,坡度分别为3‰.-3‰,隧道内Ⅴ级围岩772m,Ⅳ级围岩480m,Ⅲ级围岩750m,II级围岩2225m。四、监控量测实施小组由分部配备专业测量人员成立两个测量小组,分别负责隧道进口与出口的测量工作。监控量测小组组成及职责分工表序号组成职务姓名职责1组长分部总工程师李亚军全面组织协调管理监控量测2副组长分部副总工程师田永奎进行综合分析

4、3副组长测量班长候昌峰进行量测数据分析。4进口组小组长进口技术负责人石永强组织隧道进口监控量测,负责洞内外观测。5组员测量员杨凯负责隧道进口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净空收敛观测。6组员测量员汤志豪配合进行隧道进口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净空收敛观测。7组员测量员蒋喜成配合进行隧道进口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净空收敛观测。8出口组小组长进口技术负责人司兆辉组织隧道出口监控量测,负责洞内外观测。9组员测量员付丽雄负责隧道出口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净空收敛观测。10组员测量员唐世配合进行隧道出口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净空收敛观测。11组员测

5、量员李洪明配合进行隧道出口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净空收敛观测。五、量测仪器配备量测仪器配备见下表。序号仪器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出厂编号精度等级备注1全站仪GTS-102N日本拓普康2N5082DJ2已检定 2全站仪NTS-352南方S11009DJ2已检定 3水准仪NAL132苏一光T38524S2已检定4水准仪AL-32X苏一光4251S2已检定5围岩收敛计JSS20A2台6地质罗盘2个7数码相机Sony索尼2台六、量测项目及方法1、量测项目本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必测量测项目的量测,量测项目见下表。序号

6、监控量测项目常用测量仪器备注1洞内、外观察现场观察、数码相机、罗盘仪2拱顶下沉水准仪、钢挂尺或全站仪3净空变化收敛仪、全站仪4地表沉降水准仪、钢挂尺或全站仪隧道浅埋段2、量测方法1)洞内外观察隧道开挖爆破后立即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状况的观察和记录,并进行地质素描,地质变化处和重要地段进行拍照记录。①代表性测试断面的位置形状、位置、尺寸及编号;②岩石名称、结构、颜色;③层理、片理、节理裂隙、断层等各种软弱面的产状、宽度、延伸情况、连续性、间距等;各结构面的成因类型、力学属性、粗糙程度、充填的物质成分和泥化、软化情况;④

7、岩脉穿插情况及其与围岩接触关系,软硬程度及破碎程度;⑤岩石风化程度、特点、抗风化能力;⑥地下水的类型、出露位置、水量大小及锚喷支护施工的影响等;⑦施工开挖方式方法、锚喷支护参数及循环时间;⑧围岩内鼓、弯折、变形、岩爆、掉块、坍塌的位置、规模、数量和分布情况、围岩的自稳时间等;⑨溶洞等特殊地质条件描述;⑩喷层开裂、起鼓、剥落情况描述2)地表下沉、拱顶下沉及净空收敛①浅埋隧道地表沉降测点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观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同一断面里程,一般条件下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应按下表布设。地表下沉量测断面间距表埋置深度H量

8、测断面间距(m)2B<H0<2.5B20~50B<H0≤2B10~20H0≤B10注:H0隧道埋深;B表示隧道开挖宽度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2~5m,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范围应不小于H0+B。②拱顶沉降测点和净空开敛,应布在同一断面上,监控量测断面按下表布设。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间距表围岩级别量测断面间距(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