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研讨会交流材料:高效课堂下的学习小组建设

初中数学教学研讨会交流材料:高效课堂下的学习小组建设

ID:30068953

大小:76.5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6

初中数学教学研讨会交流材料:高效课堂下的学习小组建设_第1页
初中数学教学研讨会交流材料:高效课堂下的学习小组建设_第2页
初中数学教学研讨会交流材料:高效课堂下的学习小组建设_第3页
初中数学教学研讨会交流材料:高效课堂下的学习小组建设_第4页
初中数学教学研讨会交流材料:高效课堂下的学习小组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研讨会交流材料:高效课堂下的学习小组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研讨会交流材料:高效课堂下的学习小组建设“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学生首先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对每个学生而言,都是其生命历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课堂教学的实质应是学生生命活力焕发,生命价值不断彰显的生活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发展智力,不断创新,进而提高综合素质,这其实也正是新课程改革的终级目标。夸美纽斯说:“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少教,但是学生多学”。我一直感到很困

2、惑。然而市“三五四”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使我对课堂教学又有了更新的理解,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做一个简单的汇报:一、探索尝试阶段自2005年,学校先后组织我们到“杜郎口中学”和“洋思中学”参观学习,从未出过门的我被那种异彩纷呈的展示、开放自主的课堂氛围所折服。我的理念也受到了一次深度、广度的撞击。心动不如行动,回来后我在课堂上马上进行了尝试,也划分了小组,也让学生进行展示,可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应试教育的阴魂不散,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一下就能改变的,尽管我做了很多努力,但还是教得好辛苦,学生学得很无耐,收效甚微。但我的韧劲让我不能就

3、此停止,我反复观看他们的课堂实录,了解到许多操作以外的东西,多次进入优秀教师的课堂寻求真经,每次听完老师的课,我都要仔细询问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有时问的授课教师哑口无言。正当我在彷徨、苦闷之时,2006年我市“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如春风抚面。学校领导也非常重视,与老师们反复交流研讨,很快达成共识,课改势在必行,学校又先后组织我们到“四中”、“罗庄二十中”“蒙阴一中”、“莒南路镇一中”等地去观摩课堂教学,为了给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切实可行的借鉴经验,学校在2006年10月份从七年级六个班中拿出两个班作为“实验田”。学校多次给我

4、和我的两个班的学生开会,让我和学生了解课堂教学改革的环节和步骤,要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尽可能挖掘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2006年以来我坚持每节课做笔记,总结自己实施过程中的成败得失。连续多次参加校级、县级的讲课比赛,并及时请教教研员给我指导,渐渐的我改变了过去单一、被动、陈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提升真正落到实处。经历无数次失败后我发现: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的有效组织体系便是学习小组.这种新型课堂形式所体现的民主与平等,充满关爱与理解,弥漫着教与学的和谐。二、认

5、定课改目标聚焦高效课堂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学校教育的落脚点之一就是聚焦课堂,而课堂的焦点就是效益,教学的高效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简单的数学知识学生可以自己看书得到,而高明的老师则是让学生在短暂的45分钟内实现一次“数学家”式的探索过程。让课堂有理有趣。理念是行动的向导,我把我的课堂的基本目标定为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造高效课堂。三、实现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1.导学案:教与学的“路线图”和方向盘好多教师听我的课,认为我上课很轻松,其实他们只看了表面现

6、象,课前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认真思考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与策略。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既要关注教材的知识体系,还应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及教学思路等。作为一名教师课前备课,认真研讨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围绕教学目标去研读学生,确定适合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充分发展的教学方式方法,我在编制导学案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设计的学案做到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只有把教材解读到位,才能实现由教教材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转变。2.小组建设学习小组是指:以班级内“异质”分组为基本形式的学习共同

7、体。科学建立小组是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组不建设,学生只是孤立的“个体”,形成不了自学的“堡垒”,发挥不了“群学”的优势。(1)小组划分原则: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把全班分成六至九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就是全班的缩影或者截面,成了一个“小班”。(2)具体分组办法①排位:把班级学生按成绩、性格、性别等划分成6-9个小组,每小组6-8人,便于讨论交流,再把每组学生按学习的水平、能力的高低,分成1-8号,每组1-4号好生坐一边,5-8号学困生坐另一边,让1-5,2-6,3-7,4-8结为帮扶小对子,这样便于每组“同质”

8、互学、“异质”帮扶,同时便于互相“监督”,一个优生负责一个学困生,让他们“师”“徒”结对。“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同质结对”是指在组内实行同层次学生结对,便于开展“对学”。这样排列是为了方便组内学生合作交流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