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准扶贫主题征文稿3000字

关于精准扶贫主题征文稿3000字

ID:30089742

大小:3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26

关于精准扶贫主题征文稿3000字_第1页
关于精准扶贫主题征文稿3000字_第2页
关于精准扶贫主题征文稿3000字_第3页
关于精准扶贫主题征文稿3000字_第4页
关于精准扶贫主题征文稿3000字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精准扶贫主题征文稿3000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精准扶贫主题征文稿3000字xx村是柳桥镇产业结构调整先行村,同时也是矛盾纠纷较突出、较集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自然村。在分析各类纠纷客观实际的基础上,xx村依托市法院行业优势积极探索运用法治思维建立依法化解基层矛盾机制。一、xx村矛盾类型及特点xx村距柳桥镇约5公里,距东兴区城区约20公里。2014年来,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现已全部脱贫。2017年底,xx村户籍人口1449人。从人口和地域面积上来说,xx村属中等规模的行政村。人口结构上,5年来,xx村共有89人迁出且大多迁往城镇,但迁入不到10人;自然出生人口自然死亡人口基本持平,总人口呈下降趋势。大量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壮年离

2、家外出,68%的适龄劳动人口常年在外务工或经商,留守在家的绝大多数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由于劳动力缺乏,xx村荒地增多,粮食作物产量下降。收入来源上,自2012年引入第一家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以来,规模养殖、集中经营等生产模式逐渐被群众接受。5年来,xx村通过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等形式大力推进乡村经济发展,已有养殖合作社、加工厂等10家企业。目前,村民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种植、养殖业为辅,但其他形式的收入占比逐年提升。矛盾纠纷上,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承包土地、私人借贷、交易、继承、用水、采光、通行、夫妻、兄弟及邻里打架斗殴、宅基地界址、抚养赡养等问题引发的传统类型纠纷

3、相对减少,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劳动劳务、合同、侵权、项目施工等原因引发的纠纷明显增多。表现为矛盾复杂化,主体多样化,涉群体增多。2016年以来,xx村涉群体性事件苗头4件,上访2件,行政诉讼案件1件。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收集案例等方式进行分析,xx村的矛盾纠纷集中在以下方面:(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大力发展乡村经济的号召和惠农政策的支持下,近年来,一大批企业入村落户。xx村是柳桥镇引进企业的先行村,同时也是问题比较集中的村。目前,xx村共有10家合伙企业、个体户或合作社,其中有6家是通过与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承包村民的土地进行经营生产。然而这6家在经营

4、过程中先后都与村民发生过土地流转纠纷。纠纷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租金没有按时兑付。业主往往由于各种原因拖欠租金。二是合同到期后复垦等问题。早年签订的土地流转协议中,往往未对合同到期后复垦方案作出约定。三是违约用地纠纷。往往出现生产需要擅自扩大用地范围等。(二)工程施工纠纷。随着国家“三农”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但重大项目施工往往也成为矛盾纠纷发生点。主要表现为用地补偿标准,占地赔偿纠纷等。而导致纠纷主要原因既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滥用如高价索赔的不良社会风气,也有征地双方地位的不对等。项目施工争议往往涉及面广,人数众多,尤其是外来施工单位和本地群众更易引发补偿数额攀比

5、提价或者群体性事件等严重后果。如2016年,某企业施工需地下铺设管道,村民不同意补偿方案引发纠纷。2017年,该企业施工过程中使用xx村五组村民集资修建的道路造成损坏,企业和村民就道路赔偿恢复问题发生纠纷。(三)经济合同纠纷。合同充分体现了私法自治和契约精神。然而由于农村基层大多数老百姓的法律意识不高或法律水平所限,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容易产生意见分歧或争议。发生争议后,双方又不愿意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合同争议,在“有事找政府”的观念主导下,往往要求村委会或政府“包干”解决。然而在情况复杂、争议冲突极端对立情况下,政府调解也难以解决。如2017年某天然气公司与xx村30余户村民天然气安装合同纠

6、纷几乎导致群体性事件。(四)劳务、劳动纠纷。近年来,随着农村企业的增多和农民返乡创业,基层的劳务、劳动纠纷逐年增多。在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和乡土观念“熟人社会”的双重作用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往往欠缺劳动合同意识;劳务承包上,也经常仅存在口头约定或约定不明的情况,发生争议后,双方各说各理,难以形成有效证据,争议解决难度较大。如2017年xx村某养殖合作社与村民劳务纠纷,某天然气公司与村民劳务纠纷。(五)家庭及邻里纠纷。传统类型的家庭和邻里纠纷依然存在,如子女抚养、老人赡养、夫妻离婚、兄弟争议等。近年来邻里纠纷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如某村民小组集资修建道路,围绕道路占地,出资份额,道路使用等。二

7、、“德法互融”依法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见成效在充分尊重当地传统道德、风俗、习惯的基础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通过“德法互融”化解矛盾纠纷,促进乡村合理健康发展,是xx村探索建立防范和化解矛盾的主要模式。(一)设立依法治村宣传平台,推进共建共治。设立专门的法治宣传栏。设立法制挂图、法律课堂、法治共建和每周说法等板块,通过典型案例,向村民宣传相关法律知识。把法律知识学习纳入“农民夜校”课程,观看《每周说法》视频,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