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或缺的上帝与上帝的缺席_论莱维纳斯哲学中被悬置的上帝

不可或缺的上帝与上帝的缺席_论莱维纳斯哲学中被悬置的上帝

ID:30099535

大小:400.5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6

不可或缺的上帝与上帝的缺席_论莱维纳斯哲学中被悬置的上帝_第1页
不可或缺的上帝与上帝的缺席_论莱维纳斯哲学中被悬置的上帝_第2页
不可或缺的上帝与上帝的缺席_论莱维纳斯哲学中被悬置的上帝_第3页
不可或缺的上帝与上帝的缺席_论莱维纳斯哲学中被悬置的上帝_第4页
不可或缺的上帝与上帝的缺席_论莱维纳斯哲学中被悬置的上帝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可或缺的上帝与上帝的缺席_论莱维纳斯哲学中被悬置的上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不可或缺的上帝与上帝的缺席———论莱维纳斯哲学中被悬置的上帝孙 向 晨  内容提要 上帝问题是莱维纳斯哲学中不可或缺的论题。莱维纳斯批判西方哲学传统的上帝观以本体论方式理解上帝,认为在存在的层面上上帝是缺席的,并从柏拉图的“善”和笛卡尔的“无限性”寻找到这一思想资源。同时他另辟蹊径,指出应从“踪迹”、从“他人”体会上帝,只有在与“他人”的伦理关系中才能走向上帝,从而使上帝问题在康德之后与伦理问题再次结为一体。关键词 上帝 本体论 柏拉图 笛卡尔 他人 “脸” 伦理作者孙向晨,复旦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系似乎已经被后现代主义解构得支离破碎。如何在后现代的氛围中重塑道德,成了现代

2、哲学家的职责。法国现象学家莱维纳斯对此表现出一种独到的哲学见解,其特点在于,一方面解构传统,强调他者,似与后现代主义合流;另一方面坚持伦理,坚持终极价值,与古典精神应和。这之成为可能,关键在于莱维纳斯哲学中被悬置的上帝。上帝无疑是康德实践伦理内在预设的理据。在康德之后,莱维纳斯的哲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谈论上帝而又不沦为神学,上帝再度成为伦理道德的依据,却又无需显身。西方哲学谈论上帝往往会遇到一种两难境地:上帝之神圣性代表了超越的向度,一旦谈论它,上帝无疑成了某种对象,从而丧失其超越性。哲学究竟应以怎样的一种方式阐述上帝的超越性?借助于对本体论的批判以及对柏拉图和笛卡尔的重新解读,莱维纳斯

3、拨开了后现代道德失衡的迷雾,重新确立了道德的超验基础。在这一点上,他深得教皇保罗二世的赞扬和敬意,尽管他是一位“犹太”哲学家。一、上帝问题在莱维纳斯哲学中不可或缺的地位莱维纳斯的哲学以反思和批判整个西方哲学传统为己任。尤其是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之后,莱维纳斯更觉得有必要揭示出欧洲危机的思想传统根源。这个根源在他看来就是西方哲学的本体论传统。西方哲学史有着悠久的本体论哲学传统,从柏拉图的理念论一直到海德格尔的“基础本体论”,尽管本体论传统的演进有着诸多变革,但莱维纳·18·©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

4、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学术月刊》2002年第6期斯认为它们都有共同的特征,就是“把他者还原为同一以保证存在的包融性”①。古希腊以来,这种把他者还原为同一的本体论一直代表了西方哲学的努力方向。莱维纳斯认为,西方哲学在这种“总体性”的观点下,只有对实在采取全景式的观点才算是真理,否则精神将得不到满足而继续摄取一切。于是有了谢林式的“同一”、黑格尔式的“绝对”,甚至现代哲学中雅斯贝尔斯依旧以“大全”作为哲学的目标。莱维纳斯颇带戏谑地说“对总体性的乡愁在西方哲学无处不:在”②。但问题是,西方文化在这种追求总体的本体论传统中出现了危机,导

5、致现代社会面临种种恶果,其原因在于“总体性”和“同一性”漠视“他者”的存在。莱维纳斯强调“他者”,旨在批判并超越西方本体论传统。从亚里斯多德以来,本体论之为第一哲学已两千多年,无人异议。莱维纳斯则对本体论的首要性提出了质疑“在知识的分支:中本体论的首要性难道是最明显确证的吗?”③他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要以伦理的首要性代替本体论的首要性。在莱维纳斯那里,伦理决不是哲学的某种分支、某种特殊的视野,伦理是第一哲④学的视野,是超自然、超历史、超世界的视野“道德不是哲学的分支:,而是第一哲学”,这是莱维纳斯哲学的一个纲领性命题。他对于这种伦理的界定是“我们把这种由他人的在场而对我的自:⑤主性提出质疑称之

6、为伦理学。”传统伦理学以自我的自主性为出发点,并以此界定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与他人的关系。莱维纳斯把他人置于首位,并认为他人对于自我的限制才是伦理的真正起源。那么,何以与他者的关系是伦理的?何以在这种关系中上帝是不可或缺的?在莱维纳斯看来,要理解与他者的关系本质上是伦理的,必须理解他人之“脸”“脸”是解,开问题的关键。在他的现象学中“脸”不是一个一般的意向对象,“脸不能被还原为鼻、眼、额、,⑥⑦颏等”。他注重的是“脸”的非认知意义“脸的意义⋯⋯逃离作为认知的对应物”:。那么,当“脸”逃离了被当作认知对象的单一界定之后,它还向我们显现了什么呢?莱维纳斯指出,从“我”的角度来看,我看他人之“脸”不单

7、纯是一种“注视”,同时也是一种“回应”、“应答”“你对:脸的反应就是一种回应,不仅仅是回应,而且是一种责任,这两个词密切相关。”⑧那么,这是一种什么责任呢?莱维纳斯认为“我”生存的基本特性是占有性、统摄性,,一如霍布斯所说的,每个人生来都有占有一切东西的权利,世间万物皆可以成为“我”的东西。莱维纳斯认为,这是人存在的“经济性”,而非“伦理性”。在人所占有的万物中,有一样东西是例外的,这就是“他人”所具有的不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