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串联超前—滞后校正装置(2)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串联超前—滞后校正装置(2)

ID:30101464

大小:434.67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2-26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串联超前—滞后校正装置(2)_第1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串联超前—滞后校正装置(2)_第2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串联超前—滞后校正装置(2)_第3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串联超前—滞后校正装置(2)_第4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串联超前—滞后校正装置(2)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串联超前—滞后校正装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串联超前—滞后校正装置(二)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2011级三班姓名:居鼎一(20110073)王松(20110078)翟凯悦(20110072)陈程(20110075)刘帅宏(20110090)邓原野(20110081)指导教师:毛盼娣设计日期:2013年12月2日成绩: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目录一、设计目的-------------------------------------------------------------1二、设计要求-------------------------------------------

2、------------------1三、实现过程-------------------------------------------------------------33.1系统概述--------------------------------------------------------33.1.1设计原理-------------------------------------------------33.1.2设计步骤-------------------------------------------------43.2设计与分析--

3、---------------------------------------------------53.2.1校正前参数确定---------------------------------------53.2.2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53.2.3理论系统校正后系统的传递函数和BODE图--73.2.4系统软件仿真------------------------------------------8四、总结---------------------------------------------

4、---------------------15五、参考文献-------------------------------------------------------------161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一、设计目的(1)掌握控制系统设计与校正的步骤和方法。(2)掌握对控制系统相角裕度、稳态误差、剪切频率、相角穿越频率以及增益裕度的求取方法。(3)掌握利用Matlab对控制系统分析的技能。熟悉MATLAB这一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标准软件,能熟练地应用MATLAB软件解决控制理论中的复杂和工程实际问题,并给以后的模糊控制理论、最优控制理论和多变量控制

5、理论等奠定基础。(4)提高控制系统设计和分析能力。二、设计要求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用频率法设计串联滞后校正装置,使系统的相角裕量,静态速度误差系数1.前期基础知识,主要包括MATLAB系统要素,MATLAB语言的变量与语句,MATLAB的矩阵和矩阵元素,数值输入与输出格式,MATLAB系统工作空间信息,以及MATLAB的在线帮助功能等。2.控制系统模型,主要包括模型建立、模型变换、模型简化,Laplace变换等等。3.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主要包括系统的各种响应、性能指标的获取、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高阶系统的近似研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6、分析,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的求取。4.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主要包括多回路系统的根轨迹、零度根轨迹、纯迟延系统根轨迹和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5.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主要包括系统Bode图、Nyquist图、稳定性判据和系统的频域响应。6.控制系统的校正,主要包括根轨迹法超前校正、频域法超前校正、频域法滞后校正以及校正前后的性能分析。2三、实现过程3.1、系统概述3.1.1设计原理所谓校正,就是在系统中加入一些其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的机构或装置,使系统整个特性发生变化,从而满足给定的各项性能指标。系统校正的常用方法是附加校正装置。按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位置

7、不同,系统校正分为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按校正装置的特性不同,又可分为PID校正、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滞后-超前校正。串联超前校正是利用超前网络或PD控制器进行串联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前网络或PD控制器的相角超前特性实现的,使开环系统截止频率增大,从而闭环系统带宽也增大,使响应速度加快。在有些情况下采用串联超前校正是无效的,它受以下两个因素的限制:1)闭环带宽要求。若待校正系统不稳定,为了得到规定的相角裕度,需要超前网络提高很大的相角超前量。这样,超前网络的a值必须选得很大,从而造成已校正系统带宽过大,使得通过系统的高频噪声电平很高,很可能

8、使系统失控。2)在截止频率附近相角迅速减小的待校正系统,一般不宜采用串联超前校正。因为随着截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