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中学教育]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ID:30107871

大小:60.0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7

[中学教育]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_第1页
[中学教育]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_第2页
[中学教育]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_第3页
[中学教育]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教育技术学关于教学技术AECT1994这样定义:“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与实践。”其中的设计与开发就是教育的创新。笔者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结合这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在信息技术中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首先要教师本身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1.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首先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一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基本特征教育。其次,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再次,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的动机需要终身激励,所以说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2.树立全新的教学观。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的推动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使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信息取代了工业社会的能源,成为生产发展的最主要的要素。在知识成为生产力的要素的社会环境下,教育必然面临着新的挑战。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正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的

3、。在这样的社会中,一个国家的竞价水平和综合国力将更多的体现在创造、加工、处理和应用知识信息的效率和水平上。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丝毫离不开教育,离不开教育的创新。而作为教育活动实施的践行者──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因为知识经济时代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个性化、创造力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重点。 二、努力学习新知识,积极创新教学思路,稳步变更教学模式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人类的科学知识经过几百万年的积累和更新,进入20世纪后,科学技术的“链式反应”引发了知识的爆炸。有关资料显示:最近30年产生的知识总量等于过去2000年所产生的知识量的总和;到2020年,知识的总量

4、将是现在的3~4倍。知识爆炸,知识的总量大致每隔3~5年翻一番。作为教师──知识的传授者必须极力的学习新知识,诸如计算机操作、多媒体的制作、远程教育的实践等。并在学习与实践中,拓宽原有教学思路,恰当利用新设备、新媒体资料、新型教学资源来教学,稳步改变传统教学紧靠教师口头教授书本,利用传统教育媒体如:黑板、挂图、标本、模型等教学的模式。 三、建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阵地,更应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创设问题的情景,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以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

5、学生创造性思维打造有利条件。并有利与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例如:在讲解POWERPOINT引入动画操作时,可选用生物中的细胞的分裂的动画、物理中核聚变核裂变的动画、化学中的一些复杂抽象的化学变化等均可引入。即掌握了信息技术的操作又给予学生生动形象细致入微的显示,进而激发他们的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加学习其他科目的兴趣。把信息技术教学引入其他各学科不仅可加大教学的密度,节约时间,而且能根据教学需要将其内容动态的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即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由可拓展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推行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

6、生的创新能力探究式教学主要步骤是问题的提出、分析、解答。可把学生的学习放在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学生通过相互合作探究来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隐含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应克服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行为,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景。对于回答疑难问题时出现的不同主张和见解要去粗存精,肯定其中的合理成分。要改变教师原有的“一言堂”的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更应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敢于质疑发问、想象猜测,敢于打

7、破常规、不拘一格。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主体性和创新性必不可分,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与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