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第5章电感式传感器

实验第5章电感式传感器

ID:30140721

大小:129.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7

实验第5章电感式传感器_第1页
实验第5章电感式传感器_第2页
实验第5章电感式传感器_第3页
实验第5章电感式传感器_第4页
资源描述:

《实验第5章电感式传感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验名称:电感式传感器测试实验一、实验目地:1.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及原理,通过实验验证差动变压器的基本特性。2.利用差动螺管式电感传感器进行位移测量。3.了解不同的激励频率对差动螺管式电感传感器的影响。实验一.差动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及原理二、实验原理:差动变压器由衔铁、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线圈骨架等组成。初级线圈做为差动变压器激励用,相当于变压器的原边,次级线圈由两个结构尺寸和参数相同的线圈反相串接而成,相当于变压器的副边。差动变压器是开磁路,工作是建立在互感基础上的。其原理及输出特性见图(9)R1LK1R3R2LoLoMaMb

2、Lv5KHZ示波器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三、实验环境差动变压器、音频振荡器、测微头、示波器。四、实验步骤:1.按图接线,差动变压器初级线圈必须从音频振荡器LV端功率输出,双线示波器第一通道灵敏度500mv/格,第二通道10mv/格。2.音频振荡器输出频率5KHZ,输出值VP-P2V。3.用手提压变压器磁芯,观察示波器第二通道波形是否能过零翻转,如不能则改变两个次级线圈的串接端。4.旋动测微头,带动差动变压器衔铁在线圈中移动,从示波器中读出次级输出电压VP-P值,读数过程中应注意初、次级波形的相位关系。位移mm电压V5.根据表格所列结果,画

3、出Vop-p-X曲线,指出线性工作范围。(可附在后面)实验二.差动螺管式电感传感器位移测量二、实验原理:利用差动变压器的两个次级线圈和衔铁组成。衔铁和线圈的相对位置变化引起螺管线圈电感值的变化。次级二个线圈必须呈差动状态连接,当衔铁移动时将使一个线圈电感增加,而另一线圈的电感减小。三、实验环境差动变压器、音频振荡器、电桥、差动放大器、移相器、相敏检波器、低通滤波器、电压表、示波器、测微头。四、实验步骤:1.差动变压器二个次级线圈组成差动状态,按图接线,音频振荡器LV端做为恒流源供电,差动放大器增益适度。差动变压器的两个线圈和电桥上的

4、两个固定电阻R组成电桥的四臂,电桥的作用是将电感变化转换成电桥电压输出。2.旋动测微头使衔铁在线圈中位置居中,此时Lo′=Lo″,系统输出为零。3.当衔铁上、下移动时,Lo′≠Lo″,电桥失衡就有输出,大小与衔铁位移量成比例,相位则与衔铁移动方向有关,衔铁向上移动和向下移动时输出波形相位相差约180°,由于电桥输出是一个调幅波,因此必须经过相敏检波器后才能判断电压极性,以衔铁位置居中为起点,分别向上、向下各位移5mm,记录V,X值,做出V-X曲线,求出灵敏度。XmmV实验三.激励频率对电感传感器的影响二、实验原理: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

5、,观察输出灵敏度受到的影响。三、实验环境差动变压器、电桥、音频振荡器、差动放大器、双线示波器、测微头。四、实验步骤:1.差动放大器增益适度,调零,按图接线。2.装上测微头,调整衔铁处于线圈中间位置,调节电桥使系统输出为最小。3.选择不同的音频振荡器频率,旋动测微头,移动衔铁,每隔1mm从示波器读出VP-P值,填入表格X(mm)Y(V)f(Hz)1000200040006000800010K5.根据所测数据在同一坐标上做出V-X曲线,计算灵敏度,并做出灵敏度与频率的关系曲线。由此可以看出,差动螺管式电感传感器的灵敏度与频率特性密切相关

6、,在某一个特定频率时,传感器最为灵敏,在其两边,灵敏度都有所下降,故测试系统中应选用这个激励频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