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国际经济法案例及答案

[法学]国际经济法案例及答案

ID:30151110

大小:111.5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7

[法学]国际经济法案例及答案_第1页
[法学]国际经济法案例及答案_第2页
[法学]国际经济法案例及答案_第3页
[法学]国际经济法案例及答案_第4页
[法学]国际经济法案例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学]国际经济法案例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际经济法案例题一、案情简介2002年比利牛斯有限公司在NF国注册成立,总部机构也设立在NF国。2006年,E国政府要求比利牛斯有限公司就其全部企业所得纳税。比利牛斯有限公司以原告身份起诉,认为该公司的注册地、总部机构所在地均为NF国,其产品钻石的开采与销售地也都在NF国,故该公司应为NF国公司,不应向E国政府交税。  但E国法院则认定,比利牛斯有限公司的大部分董事住在E国,董事会大多在E国举行,公司经营与管理的重要决策,例如产品开发、销售、资产处置、任命公司高管人员与利润分配等决定均在E国作出。  所以,比利牛斯有限公司的实际管理和控制中心位于E国,是E国公司,应就其所得向E国政府纳税。

2、  试问  各国确定法人居民身份的标准有哪些?  本案参考结论  对于法人居民身份的确定,各国税法实践中主要采用的标准有以下两种:  (1)实际控制和管理中心所在地标准。  按照这一标准,法人的实际管理和控制中心处在哪一国,便为该国的居民纳税人。而所谓法人的实际控制和管理中心所在地,指的是作出和形成法人的经营管理重要决定和决策的地点,通常就是董事会或股东会经常召集开会的地点。英国、印度、新西兰等国,都采用这种标准。  (2)总机构所在地标准。  按照这一标准,法人的居民身份决定于它的总机构所在地,而所谓总机构,一般是指负责管理和控制法人的日常经营业务活动的中心机构,如总公司、总部经理或主要

3、事务所等。中国和日本均采用此种标准。  依不同的标准,同一个公司法人,有可能被不同的国家都确定为该国的居民纳税人,这是有关法人的税收居所冲突。  国际税法上一般是通过双边协商或确定统一的标准来解决这一冲突的。  各国税法确定法人居民身份的标准主要有:注册地标准、法人实际管理和控制中心所在地标准、总机构所在地标准、资本控制地标准等。  本案法院采取了实际管理和控制中心的标准来确定法人居民的身份,因为原告公司的实际管理和控制中心位于E国,因此判定其为E国的居民公司,应就全部所得向E国政府纳税。  E国税法以“实际控制和管理中心”,作为法人纳税居民的认定标准之一,而公司董事会所在的地点,是判断实

4、际控制和管理中心所在地的主要标志。由于比利牛斯有限公司董事会多在E国召开,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要决策也在E国作出,因此E国政府可以将其视为纳税居民,向其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二、甲国某公司的国内应纳税所得额为100万美元,来自乙国的分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0万美元,来自丙国的分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也是20万美元。甲、乙、丙三国的公司所得税税率分别为:甲国46%、乙国60%、丙国30%。  试问:  (1)该公司在乙国和丙国应分别纳税多少?  (2)若甲国采用分国限额法避免国际重复征税,则该公司应向甲国缴纳公司所得税多少?  (3)若甲国采用综合抵免法避免国际重复征税,则该公司应向甲国缴纳公司所得税

5、多少?  本案参考结论  1、该公司在乙国纳税12万美元:       20万美元*60%=12万美元。  该公司在丙国纳税6万美元:        20万美元*30%=6万美元。  2、采用分国限额法避免国际重复征税,该公司应向甲国缴纳公司所得税49.2万美元。  140万美元*46%-6万美元-20万美元*46%=49.2万美元。  3、采用综合抵免法避免国际重复征税,该公司应向甲国缴纳公司所得税46.4万美元。  140万美元*46%-(12万美元+6万美元)=46.4万美元三、W国C&C公司在Y国设立了一个代表机构,专门用于订立销售合同,接收、发送货物以及提供售后服务。  2001

6、年10月,C&C公司的CEO在Y国参加某国际论坛会议时,与Y国豪斯顿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向豪斯顿有限公司售出价值200万美元的货物,有关货物的所有业务由C&C有限公司负责。C&C公司并没有将此情况通报设在Y国的代表机构。7  Y国政府在核定C&C公司代表机构当年的应税所得时,要求将C&C公司与豪斯顿有限公司直接订立合同产生的利润纳入,但C&C公司的代表机构却不同意,认为其总机构C&C公司的利润与该办事处没有联系,不应列入自己的应税所得。Y国的税务机关则认为,C&C公司与豪斯顿有限公司订立合同的营业活动属于该代表机构的经营范围,故应由该代表机构纳税。  试问  1.双方争议的焦点是什么?  2

7、.国际上如何确认常设机构利润范围?  思路  如何界定常设机构的利润范围。  本案参考结论  本案中C&C公司代表机构与Y国税务机关争议的焦点在于二者对常设机构利润范围的确定标准不一。  在对非居民的营业利润和征税间题上,国际上通行的是常设机构原则,即只对非居民公司设在境内常设机构的活动所产生的利润征税。但在确定将何种利润划归常设机构时则存在存在着两项原则:实际联系原则和引力原则。四、跨国纳税人富珂珠先生2004年国内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