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与水稻的接力

小麦与水稻的接力

ID:30155581

大小:58.0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27

小麦与水稻的接力_第1页
小麦与水稻的接力_第2页
小麦与水稻的接力_第3页
小麦与水稻的接力_第4页
小麦与水稻的接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麦与水稻的接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华夏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但是在秦统一中国之后,历代王朝却出现了不断向长江流域倾斜的趋势。从隋炀帝开运河,经过唐宋两个朝代的发展,中国的经济重心彻底从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到了明清时期,整个国家的经济几乎完全依赖于长江以南地区的钱粮赋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很多历史学家说,这是因为北方频繁出现战乱,经济遭到了破坏,所以历代政权不得不把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可是这个说法不是很圆满:北方出现战乱,那么南方为什么没有?有的学者对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进行了认真思考之后,提出了一个猜想:也许这两千年从北向南的变迁,不过是小麦和水稻这两种农作物的一次接力赛而已。小麦与农民起义如果我

2、们一手拿着《简明中国通史》,一手拿着农业区域经济地图对照,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小麦种植业与古代社会动乱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我们先看看中国历史上的几次导致王朝覆灭的重大农民起义: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于安徽大泽乡;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爆发于山东莒县;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爆发于河南洛阳;北魏末年的六镇起义爆发于河套地区;隋末的农民起义爆发于山东、河北、河南,唐末的黄巢起义爆发于山东;元朝末年的红巾军起义爆发于安徽;明末的李自成起义爆发于陕西米脂。农民起义的爆发地几乎全都集中在安徽、河南、山东、陕西等地。而这些地区恰好是处于黄河中下游流域,是中国小麦种植历

3、史最悠久的地区。安徽尤其特别,淮北地区属于北方干旱性气候,习惯种植小麦,而淮南地区属于南方水热性气候,宋代以后主要种植水稻,结果发生在安徽的农民起义也主要集中在淮北。怎么会这样?难道小麦跟农民起义军有仇吗?让我们先看看小麦这种作物有什么特别之处。中国的小麦种植历史非常久远,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地区。在这些地区种植的其他主要粮食作物小米、高粱等也都属于麦类,都是旱地种植作物。这些作物都是大量消耗土地肥力的作物,不宜在同一地块上连续种植,通常种一季就得休耕一两年。这就意味着在这些地区每年大约只有1/3到1/2的土地能够收获粮食。因此自秦朝统一以来,立足于黄河流域的王朝承受着

4、巨大的粮食供给压力。更糟的是,由于黄河流域气候干燥,降雨不足,农业生产主要依靠灌溉。但是干燥的环境使水分蒸发得非常快。碱性的黄土失去水分之后容易产生结晶,造成土地盐碱化,土壤肥力大幅度降低,一年比一年贫瘠,以至于不能耕种。原本产量就不高的耕地不断减少,土地兼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最终导致了激烈的社会政治冲突——农民起义。在经过多年的战火狼烟之后,土地经过休息得到了恢复,社会才再次安定下来,开始新一轮消耗地力的循环。但是总体上,土地的肥力还是在逐步下降。古文明在麦田中衰亡人类最早的农业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都在大河流域附近诞生。其中古埃及、古巴比伦的人们像我们

5、的祖先一样,在孕育自己文明的母亲河流域内广种小麦。可以说,这些辉煌的古代文明就是建筑在麦田之中。可惜,它们都没能逃过小麦农业衰落的命运。在今天埃及的尼罗河两岸,只要看一看那些曾经繁荣的地区普遍沙漠化的景象,你就知道这里早已失去了古埃及文明存在的条件。而在伊拉克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昔日孕育了辉煌的两河文明的千里沃野现今已变成一片寸草难生、板结得硬邦邦的盐碱地。它们衰落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在自然环境的限制下,当地的人们别无选择地采取了灌溉方法种植小麦。中国的黄河文明也在小麦农业中饱受煎熬。在秦统一六国之前的两千年里,中国的农业开发程度不高,规模也不太大。当时黄河流域的

6、生态情况良好,土地仍然保持着较好的肥力。中国社会政治动荡基本上是由诸侯国争夺霸权引起的,很少出现农民起义或者民变这样的事情。随着统一国家的产生,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大规模开发随即展开,于是小麦种植导致的土地贫癖问题开始成为一个又一个王朝的心腹之患。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直接危及农民的生存。人地矛盾演化成严重的社会政治矛盾,一个个显赫的王朝颓然倒下,经过一番动乱,新的王朝在恢复肥效的土地上重新崛起。到了唐朝,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终于走到了衰竭的一天。当时,唐王朝制定出非常出色的土地政策和贼税制度,使黄河流域的土地开发规模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唐朝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农业奇迹,迎来了梦

7、幻般的"盛庸气象"。然而黄河中下游地区在唐朝的大规模开发下,终于达到了地力的极限。唐朝中期以后,帝国再次陷入激烈的秩序动荡,农民起义和藩镇割据成了唐帝国下半生的主题。最终,中国进入了50余年的五代十国大分裂时期。看起来,黄河文明似乎已经危机重重。但是,为什么中国的文明没有像古埃及和古巴比伦那样彻底衰亡,而是薪尽火传,一直延续至今呢?因为我们还有另一条大河一一长江,在它的怀抱里有另一种粮食作物一一水稻在等待我们的祖先。水稻挽救了中华文明水稻种植,在中国作为一种大规模的农业,大约在北宋的时候兴起。自从宋朝从越南引进优质品种的占城稻之后,水稻真正担当起了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