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ID:30188940

大小:125.0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7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_第1页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_第2页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_第3页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_第4页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历史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一、课前预习了解问题一: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问题二:①农具的改进对农业生产发展有促进作用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问题三:“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二、教学课题识记古代中国生产工具和水利设施兴修的基本史实。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三、教材分析1、承接性:继第一模块政治文明史之后,本篇具有让学生初步掌握经济活动与政治活动原理这一基本目标。2、基础性:具有开宗明义第一篇的作用

2、,让学生初次了解一些经济史的基本概念,如经济模式、经济特点、耕作方式等,以利于今后其他经济史的教学。同时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形成学习经济史的若干基本方法等。3、关联性:本篇是中国的农业文明史的开篇,通过学习使学习掌握感知中国古今农业及与世界范围内农业的关系,了解古代农业的统一性和中国农业文明的特殊性,可以起到古今联系、中外关联的教育效果。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农业的起源、农具的进步、水利设施的发展和自耕农经济的形成。本课的标题是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这里包含了两个问题:一是相对于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模式,比如刀耕火种,精耕细作是中国

3、古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特点,二是生产模式,指的是具有较普遍特点的具体耕作模式,以避免与比较抽象的、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总和的生产方式的概念相混淆。四、教学方法思考探究观察分析: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生产工具和水利设施兴修的基本史实。3、了解自耕农经济产生的原因、特点、评价。解疑综合归纳:1、利用神话传说进行探究教学。2、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性的直观体验和教学。3、利用网络搜集大量的相关史料和图片资料,让学生归纳分析。4、利用相关资料及课中和课后思考题、阅读与思考,进行启发式教学。五、教学过程一、农业的起源1.标志:原始农业经历从采集

4、经济向的发展。2.特征:(1)区域差别: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和出现(2)作物结构:北方以生产为主,南方以生产为主(3)产业结构:以为主、为辅,出现“六畜”。“六畜”:即、、牛、、鸡、。【问题一】由此得出中国古代农业的一个特点是什么?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从耒耜到曲辕犁)1.生产工具的改进(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使用石斧、、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是主要耕作方式。(2)商周时期:耒、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人们掌握了冶铁的技术,出现了农具及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生产模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5、(4)西汉中期:人们发明了犁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5)唐朝:长江下游一带出现的,是我国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造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2.灌溉工具:翻车(曹魏)、(唐朝)。【问题二】农具的改进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由此得出中国古代农业的又一特点是什么?三、水利设施完善1.水利设施(1)上古时代:出现的传说。(2)春秋战国:兴修了、、郑国渠。(3)两汉时期:①建成漕渠、等水利工程。②政府经常有组织的治理。③兴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如西域地区。2.经验总结:我国古代的水利建设经验与成就,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四、耕作方式的演变(

6、从千耦其耘到自耕农经济)1.千耦其耘:(1)含义:大规模简单协作式的集体耕作。(2)盛行:时期。(3)原因:生产工具简陋。2.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的出现:(1)原因:①和耕作技术的进步②的出现(2)产生时间:时期。(3)经营模式:拥有部分土地,以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4)评价①优点:在没有、和的情况下,小农经济可以勉强,因此生产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②弊端:小农经济规模小;“男耕女织”的简单性别分工,使它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和交换经济的发展;过度的压迫和剥削使自耕破产。【问题三】从经营方式角度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课

7、堂合作探究展览一:辉煌灿烂的农业成就请你就作物培植、农具改进各列举两项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充实展览内容。展览二: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材料一:图一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图二废井田,开阡陌图三耕织图①请思考:图一、图二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图三所反映的经济有何内在联系?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文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西汉晁

8、错《论贵粟疏》②据材料归纳影响小农经济不稳定的因素。料三:“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