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负极材料

新型负极材料

ID:30240838

大小:28.24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2-28

新型负极材料_第1页
新型负极材料_第2页
新型负极材料_第3页
新型负极材料_第4页
新型负极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型负极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新型负极材料  锂电负极材料综述  1、概述  锂电负极材料需具备可逆地脱/嵌锂离子,这类材料要求具有以下要求:  ①正负极的电化学位差大,从而可获得高功率电池;②锂离子的嵌入反应自由能变化小;  ③锂离子的可逆容量大,理离子嵌入量的多少对电极电位影响不大,这样可以保证电池稳定的工作电压;  ④高度可逆嵌入反应,良好的电导率,热力学稳定的同时还不与电解质发生反应;  ⑤循环性好,具有较长循环寿命;  ⑥锂离子在负极的固态结构中具有高扩散速率;  ⑦材料的结构稳定、制作

2、工艺简单、成本低。  2、负极材料介绍  目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有两大类:碳负极材料和非碳(金属氧化物)材料。  碳负极材料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碳材料对锂的电位比较低,一般小于1V,是较理想的负极材料,也是人们探索研究最多的一种材料,目前己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所用的负极材料几乎均是碳材料。  锂电池中具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的碳主要有三种:(1)高度石墨化

3、的碳;(2)软碳和硬碳;(3)碳纳米材料。  石墨类碳负极材料  石墨类碳负极材料具有以下特点:导电性好,结晶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适合锂的嵌入脱嵌;充放电比容量可达300mAh/g以上,充放电效率在90%以上,不可逆容量低于50mAh/g;锂在石墨中脱嵌反应发生在0~左右(Vs.Li+/Li),具有良好的充放电电位平台。它分为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  石墨类负极材料具体分类图  人造石墨是将易石墨化炭(如沥青焦炭)在N2气氛中于1900~2800℃经高温石墨化处理制得。常见人造石墨有中间相碳微球  (MCMB)、石墨化碳纤维。MCMB的优点:球状颗粒,便于紧密堆积可制成高

4、密度电极;光滑的表面,低比表面积,可逆容量高;球形片  层结构,便于锂离子在球的各个方向迁出,可以大倍率充放电。应用  方向为动力电池和倍率电池。缺点:价格略高、容量略低,在高容量和超高容量型产品中处于劣势。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天然石墨一般都以天然石墨矿石出现。鳞片石墨原矿品位一般为3~%,个别富矿可达20%。天然石墨经过选矿后成为中碳石墨,由于天然鳞片石墨中

5、的杂质主要为石英、长石、高岭土、云母、黄铁矿、方解石以及其他氧化物,在锂电应用中需要提纯为含碳在91~99%的高碳石墨。多以常用化学方法提纯。  天然石墨由于表面有较高的活性点,比表面高,不能直接用作负极材料,需要做表面改性处理。优点:嵌锂电化学容量高;放电电压平台平稳;来源广泛,加工工艺成熟,制造成本低;加工性能优秀。缺点:与电解液相容性差,电解液分解,SEI膜不稳定;溶剂共嵌入,石墨层剥离,循环稳定性差,衰减快,电池鼓胀;辊压造成各粒子晶体c轴平行且垂直板面,空隙小,大倍率充放电效率低。  软碳和硬碳  软碳即易石墨化碳,是指在XX℃以上的高温下能石墨化的无定形碳。软碳是由

6、石油沥青在1000?C左右热处理,使其脱氧、脱氢而成。这类碳材料中存在一定杂质,难以制备高纯碳,但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用石油焦作负极组装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容量可达到  186mAh/g,对电解液不敏感,不会造成电解液的分解,锂与电解液在石墨表面形成的钝化层不易分解,过充、过放性能好。但对锂电位较高,在1V左右,造成电池的端电压较低,限制了电池容量和能量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

7、训计划  密度。硬碳是难石墨化碳,是高分子聚合物的热解碳,这类碳在3000℃的高温也难以石墨化。它是各种高分子有机物的热解碳,这类材料己有超过1000mAh/g储锂容量。但是高的储锂容量并不意味着高的可逆容量,许多热解碳材料的不可逆容量很高,除了电极液分解形成钝化膜外,硬碳材料表面的各种活性基团如氢氧基,以及其吸附的水分也是形成不可逆容量的主要原因。  碳纳米材料  1991年日本NEC的Iijima用真空电弧蒸发石墨电极时,发现了具有纳米尺寸的碳多层管状物—纳米碳管,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