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2.1荒漠化的防治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3)

高中地理2.1荒漠化的防治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3)

ID:30295505

大小:10.22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8-12-28

高中地理2.1荒漠化的防治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3)_第1页
高中地理2.1荒漠化的防治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3)_第2页
高中地理2.1荒漠化的防治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3)_第3页
高中地理2.1荒漠化的防治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3)_第4页
高中地理2.1荒漠化的防治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3)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2.1荒漠化的防治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浏览思考满城尽披黄金甲昔日美景今何在摧毁易再造难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光、噪声、电磁波、辐射等不同区域,主要的生态问题是不同的(区域性)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荒漠化景观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荒漠化的实质)原因:它是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异)与人为因素(如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荒漠化的表现,即“三退”)形式有: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荒漠化的类型,即“三化”)一

2、、荒漠化的概念强调:荒漠化不仅仅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干旱、半干旱区湿润区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区风力作用土地沙漠化地下水位高,蒸发大流水侵蚀强烈次生盐碱化石质荒漠化荒漠化的表现江南丘陵西北地区的沙漠化、江南丘陵红漠化、云贵高原石漠化、华北平原盐碱化华北平原云贵高原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土地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石质荒漠化石质荒漠化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岩石裸露的地表,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

3、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次生盐渍化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多发生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因受人为不合理灌溉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当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称为红漠化。红漠化“地球的癌症”二、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1、西北地区的范围自然界线: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b.行政范

4、围: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c.气候区:非季风区(年降水量<40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a.地形贺兰山为界,东部为高原,西部为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b.气候:干旱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山地、高原阻隔位置地形干旱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降水递减;草原荒漠草原荒漠C.植被类型贺兰山以西贺兰山以东降水载畜量自然景观干湿状况农业特色少以下200mm以上多小大沙漠、戈壁荒漠草原、草原干旱半干旱绿洲农牧业(山地降水、冰雪融水)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位置: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相对位置)亚欧大陆内

5、部(海陆位置)气候:深居内陆山岭阻隔干旱植被:草原、荒漠为主东部:草原西部:沙漠、戈壁生态环境:脆弱地表水缺乏,河流少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大风天多,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荒漠化的潜在威胁地形:东部:内蒙古高原(辽阔坦荡)西部:山脉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基本条件物质条件1.干旱的气候——潜在因素干旱的气候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两季植被稀少,平地多沙质沉积物(物质疏松)三、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动力条件物理风化和风力强戈壁与沙漠2.气候异常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变率大多雨年持续干旱抑制风沙活动加剧荒漠化进程小结: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三、

6、荒漠化的自然因素1、荒漠化的发展过程分散的土地退化最终连接荒漠般景观加剧加速发展四、荒漠化的人为因素2、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人口压力2)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自然条件人类活动人为因素典型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能源缺乏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半干旱草原牧区,干旱绿洲边缘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农垦区周围及荒漠绿洲使土壤风蚀沙化及次生盐渍化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1)过度樵采不法分子在本已枯黄的草原上搂发菜。(2)过度放牧半干旱草原区(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附近)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斑点状土地荒漠化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阅读(课本P19)(3)过度开垦

7、危害:对以下四方面的危害:1、农业生产(流动沙丘淹没农田)2、村镇、交通、水库、灌渠(流动沙丘淹没)3、生态环境(沙尘暴频发)4、植被和地表形态(引发饥荒)五、荒漠化的危害1.荒漠化防治的“三项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一)荒漠化的防治可以概括为:“三项内容、两条原则和一个重点”沙漠(荒漠)过渡带农耕(牧)区六、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2.“两条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3.“一个重点”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地段(二)具体措施a.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灌溉技术推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