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7届高三3月联考理综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安徽省2017届高三3月联考理综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ID:30408188

大小:35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29

安徽省2017届高三3月联考理综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安徽省2017届高三3月联考理综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安徽省2017届高三3月联考理综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安徽省2017届高三3月联考理综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安徽省2017届高三3月联考理综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17届高三3月联考理综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7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2017.3.11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铀核()经过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变成铅核(),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5,n=4B.铀核()的比结合能比铅核()的比结合能小C.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小于铀核()的结合能D.铀核()衰变过程的半衰期与温度和压强有关15.如图所示,竖直面光滑的墙角有一个质量为m,半径为r的半球体均匀物块A.现在A上放一密度和半径与

2、A相同的球体B,调整A的位置使得A、B保持静止状态,已知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则A球球心距墙角的最远距离是A.2rB.C.D.16.如果空气中的电场很强,使得气体分子中带正负电荷的微粒所受的相反的静电力很大,以至于分子破碎,于是空气中出现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那么空气变成了导体,过种现象叫做空气的“击穿”。已知高铁上方的高压电接触网的电压为27.5KV.阴雨天时当雨伞伞尖周围的电场强度达到2.5xl04V/m时空气就有可能被击穿。因此乘客阴雨大打伞站在站台上时,伞尖与高压电接触网的安全距离至少为A.0.6mB.l.1mC.1.6mD.2.lm17.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理

3、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2:1.a,b两端电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二极管可视为理想二极管,电表均为理想电表,电阻R=10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压表示数为4,5VB.电压表示数为0C.电流表示数为0.9AD.电路消耗功率为16.2W18.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A与另—个质量为2m的物块曰发生正碰,碰后B物块刚好能落人正前方的沙坑中。假如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已知物块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与沙坑的距离为0.5m,g取10m/s2.物块可视为质点。则A碰撞前瞬间的A.0.5m/sB.1.0m/sC.1.5m/sD.2.0m/s19.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的直

4、角坐标系xoy中,长为L的细绳一端同定于点A(0,).另一端系一带正电的小球。现在y轴正半轴上某处B固定一钉子,再将细绳拉至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使细绳碰到钉子后小球能绕钉转动。已知整个空间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则A.小球一定能绕B做完整的圆周运动B.当时小球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C.当时小球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D.若小球恰好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则绳能承受的拉力至少为6mg20.据报道,2016年10月23日7时31分,随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轨道舱)发射人轨的伴随卫星成功释放。伴随卫星重约47千克,尺寸相当于一台打印机大小。释放后伴随卫星将通过多次轨道控制,伴星逐步接近轨道舱

5、,最终达到仅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对轨道舱的伴随飞行目标。之后对天宫二号四周表面进行观察和拍照以及开展其他一系列试验,进一步拓展空间应用。根据上述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A.轨道控制阶段同一轨道上落后的伴星需点火加速才能追上前方的天宫二号B.轨道控制阶段同一轨道上落后的伴星需经历先减速再加速过程才能追上前方的天宫二号C.伴随飞行的伴星和天富二号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行时具有相同的半长轴D.由于伴星和天宫二号的轨道不重合,故他们绕地运行的周期不同21.如图,一滑块随传送带一起顺时针匀速转动。当滑块运动到中间某个位置时,由于某种原因,传送带突然原速率反向转动,则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其对地速度v

6、1及相对传送带的速度v2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象可能为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一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22.(6分)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所用电源的频率f=50Hz,某次实验选择一条较理想纸带,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起始点O依次到A、B、C、D、E、F各点的距离分别记作x1,x2,x3,x4,x5,x6,并记录在下表中。(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工具进行直接测量的是A.重锤的质量B.重力加速度C.重锤下降的高度D.重锤的瞬时速度(2)该同学用重

7、锤在OE段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重锤的质量为1kg,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则此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J,而动能的增加量为____J。(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3)另一位同学根据这一条纸带来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a,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尽可能减小实验操作和测量过程中的误差,他的计算式应为a=,代人数据,求得a=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因此,(填“能”或“不能”)用v=gt求重锤在E点处的速度。2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