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教材《剪纸》

小学校本教材《剪纸》

ID:30419032

大小:3.51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2-29

小学校本教材《剪纸》_第1页
小学校本教材《剪纸》_第2页
小学校本教材《剪纸》_第3页
小学校本教材《剪纸》_第4页
小学校本教材《剪纸》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校本教材《剪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实验小学校本教材-----中国风·中国剪纸剪纸艺术起源于汉朝,真正的繁盛是在清朝中期以后。1959年,在新疆高昌故址出土的文物中,就发现了南北朝时期的“对马”、“对猴”等剪纸作品,以实物印证了有关文字记载。这说明中国剪纸已有1500的悠久历史了。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千百年来,剪纸作为古老而富有传统的美术样式,成为了我国最普及、最受欢迎的艺术品种之一。将彩纸剪刻成各种人物、动物、花卉、或日用品等各种纹样,贴挂在居室的门、窗、墙及家具,用来美化环境,烘托气氛,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王伯敏教授在研究东汉剪纸对马团花对猴团花伏龙坪出土的

2、东汉圆形纸伏龙坪出土的东汉对马团花、对猴团花圆形纸-18-第一实验小学校本教材-----中国风·中国剪纸对猴团花(复原件)对马团花(复原件)剪纸艺术植根于民间沃土,好看易学。它不仅装扮了我们的生活,也可以作为精美的艺术珍品馈赠亲友和外宾,更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18-第一实验小学校本教材-----中国风·中国剪纸剪纸有剪纸、刻纸之分 剪纸的纹样大致可以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还有人提出加上世界珍奇、现代器物两类,共计11类。-18-第一实验小学校本教材-----中国风·中国剪纸剪纸以用途为据可分为:(1)装饰类:贴于物

3、体之上以供欣赏或增加物体美感的剪纸,如窗花。(2)俗信类:用于祭祀、祈福、怯灾、怯邪、驱毒的剪纸,如门神。(3)稿模类:用于版模、印染的剪纸,如绣稿。(4)设计类:起宣扬作用的剪纸,如电影或电视的片头。按用纸及制作将剪纸分为二类第一类:单色剪纸。就是用一种色纸来剪做的。第二类:复色剪纸,又称为彩色剪纸。是用数张彩纸分剪后剪拼贴成图;或用白纸依稿剪成,再染填上各种颜色。-18-第一实验小学校本教材-----中国风·中国剪纸安塞剪纸陕西省延安北部安塞一带流传的剪纸。其形式很多,有窗花、门画、炕围花、挂帘花、窑顶花、桌裙花、枕花、鞋花、牌牌花、围肚花等等。内容分几

4、种,一是用于春节美化环境,吉祥如意的题材很多,如飞禽、花草、牛羊猪狗、狮子老虎等;二是用于婚娶装饰洞房的,多石榴牡丹、成双鸟禽等;三是用于制作刺绣、布玩具底样的,多双石榴、双桃、虎娃等图案;四是用于迷信礼仪的,有财神爷、灶王爷,还有用作招魂的纸人等。邳县剪纸江苏省徐州地区流行的剪纸,以邳县的最见特色。其种类有二,刻纸为彩色门笺,多用蜡光纸拼色;剪纸除走方艺人的鞋花外,多为窗花。窗花题材有劳动场面、家禽牛羊、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寿桃、花卉鱼虫、龙凤等。-18-第一实验小学校本教材-----中国风·中国剪纸滨州剪纸山东省鲁北惠民地区流行的剪纸。多为窗花或刺绣底样

5、。风格上较胶东的粗犷些。其剪纸中以对称(折剪)式的人物很有特色。现在代表性的剪纸作者有赵秋春、赵恒英、任成英、张玉针、张金娥等。河北剪纸河北省的刻纸技法要求下刀准确,运刀流畅,尤其是“拉胡须”的技法,那一根根细微匀称的毛发和胡须,都能看出其难度,作品染色与刻制有机的结合,形成强烈对比又和谐统一,鲜艳明丽不愠不火的优美色彩效果。邯郸、丰宁一带的剪纸不同于蔚县和三河艺人卖艺经营的方式,仍保持着乡村妇女自剪自娱的创作状态,因此较少模式的束缚。尽管也是求工刻意,但更多了一些自由自在的生机。-18-第一实验小学校本教材-----中国风·中国剪纸蔚县剪纸河北蔚县剪纸,相

6、传已有两百年历史。以窗花见长,“天皮亮”可说是最早的窗花形式,即在云母薄片上绘图着色进行装饰。后来河北武强县的木版水印窗花传入,吸取其色彩特点,仿“天皮亮”透明效果,以刻代剪,形成蔚县剪纸的独特风格。蔚县剪纸以“阴刻”和“色彩点染”为主,故有“三分工七分染”之说。题材多取自戏曲人物,也有花草鱼虫、飞禽走兽等吉祥形象。-18-第一实验小学校本教材-----中国风·中国剪纸4、家有“囍”事囍,习惯称作“双喜”。它是一个汉字,也可以说是一个图符。因它由两个喜字合成,故有“双喜”之称。在民间,它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吉祥符。囍在日常生活、礼仪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尤

7、其是多用于婚嫁的各种装饰和仪节之中。办喜事必贴囍字,连帝王也不能例外。北京故宫中的坤宁宫,是清代皇帝的洞房。那里的墙壁和顶棚上,就贴着满族风格的龙凤喜花纹样。当今社会,人家嫁娶,都要在门口左右贴大囍字,娶亲的汽车上也要贴囍。新房之中,家具、墙壁、门窗也多贴囍。贴在屋顶四角的囍倒置,俗称“喜到”,以“倒”谐“到”之音。关于囍字的由来,说法很多,最流行的说法是由宋代大文豪王安石所创。相传王安石进京赶考巧遇征联,无意中成就了他人生中的两件大事,科举高中金榜提名,又当上了某员外的成龙快婿。王安石喜上加喜,趁兴挥毫,书两个并排的大喜字贴于门上,流传至今。-18-第一实

8、验小学校本教材-----中国风·中国剪纸我们也来剪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