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钴铝电池材料

镍钴铝电池材料

ID:30472906

大小:24.37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2-30

镍钴铝电池材料_第1页
镍钴铝电池材料_第2页
镍钴铝电池材料_第3页
镍钴铝电池材料_第4页
镍钴铝电池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镍钴铝电池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镍钴铝电池材料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文献综述报告  学号:S  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生姓名:王红领  指导教师:陈猛教授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钴铝酸锂研究进展  1.材料研究背景  锂离子电池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科技、军事、生活等各个领域。而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产品组成中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正极材料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电池的最终性能,而且正极材料在电池成本中所占比例高达40%左右。目前常用的锂离子正极材料有LiCoO2,LiNiO2,LiMn2O4,LiMPOx等。目的

2、-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LiCoO2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层状钴酸锂属六方晶系的α-NaFeO2层状结构,理论容量为274mAh/g,具有工作电压高、充放电电压平稳、比能量高、循环性能好的特点,是最早用于商品化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只有部分锂能够可逆的脱嵌,如果过充将导致容量衰减和极化增大,使其循环性能大大降低。因此目前实际容量为155mAh/g,平均工作电压。同时

3、由于其价格高、容量低、毒性大的特点,极大地限制了其适用范围。层状LiNiO2理论容量为275mAh/g,实际容量为180-200mAh/g,平均工作电压左右,具有自放电率低、污染小、与多种电解液有良好相容性等优点。但是制备困难,材料一致性和重现性差,而且热稳定性和安全性差。尖晶石LiMn2O4成本低,安全性好,但循环性能尤其是高温循环性能差,在电解液中有一定的溶解性,储存性能差。而且在高温(50℃左右)下材料相结构极不稳定,导致其容量衰减迅速。LiMPOx型正极材料主要有LiFePO4,LiMnPO4,Li3V2(PO4)3和LiCoPO4等。其中研究最多的是LiFePO4。其具有充放电平台

4、平稳、比容量较高、循环性能优异、成本较低、环境友好等突出优势,但是充放电平台低,导电性差。[1,2,3,4]  对于镍钴二元复合材料,兼有LiNiO2和LiCoO2的优点,既有较高的理论放电比容量,又有较稳定的层状结构,增强了材料的循环稳定性。但这种材料也存在耐过充能力差、热稳定性差、首次放电不可逆容量高等缺陷。而铝的掺杂可以进一步稳定镍钴材料的结构,明显抑制充放电过程中的放热反应,使材料循环性能和耐过充性能明显提高。[4]  2.材料简介  制备方法  (1)高温固相法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

5、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高温固相法是一种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传统方法,一般是先将锂盐与过渡金属化合物按目标产物的比例称重,然后通过球磨等机械方式混合均匀,在高温下焙烧形成目标产物。朱先军等[5]将分析纯原料LiOH·H2O,Ni2O3,Co2O3和Al(OH)3按一定的计量比分别称量、混合、研磨,预烧后再研磨、压片,于氧气中725℃焙烧24h即得产物。江卫军等[6]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y=0,,,,)。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产物均为α-NaFeO2型层状结构,大小均匀无杂质相。

6、固相法虽然操作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但是,该法焙烧温度高时间长,浪费能源;混合均匀性差,粒度和形貌难以控制;材料电化学容量有限,性能不稳定,难以保证批次与批次间的一致性。此外,当合成二元或更多元体系混合物时,机械混合往往不能使多种反应物混合均勾,难以得到符合化学计量比的纯净物,容易引入NiO等杂质相,导致晶体结构存在缺陷,电化学性能不好。[1,2,3,4]  (2)共沉淀法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

7、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共沉淀法制备正极材料的重点主要在前驱体的合成上,可分为常规共沉淀法和改良型共沉淀法,粒度分布窄,流程简单且容易控制等优点。但是,该方法在合成过程中需要消耗过多的有机溶剂原料,成本高,对环境污染大,烧结性能也较差。同时当对样品进行干燥时,由于溶胶粘度大的原因,需要较长的干燥时间。基于上述原因,导致合成材料时较低的生产率,较高的成本,很难实现产品的工业化生产。  [1,2,3,4]  C.J.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