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连续墙新课件

地下连续墙新课件

ID:30501533

大小:4.01 MB

页数:71页

时间:2018-12-30

地下连续墙新课件_第1页
地下连续墙新课件_第2页
地下连续墙新课件_第3页
地下连续墙新课件_第4页
地下连续墙新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下连续墙新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习目标1.了解地下连续墙的优缺点。2.了解地下连续墙简单的分类方法。3.了解地下连续墙施工中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掌握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过程。4.了解“逆做法”的原理和特点。学习重点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包括导墙、泥浆、挖槽等)以及施工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地下连续墙参赛选手:****第一节工艺原理与适用范围一施工工艺原理即在工程开挖土方之前,用特制的挖槽机械在泥浆护壁的情况下每次开挖一定长度的沟槽,待开挖至设计深度并清除沉淀下来的泥渣后,将在地面上加工好的钢筋骨架用起重机械吊放入充满泥浆的沟槽内,

2、用导管向沟槽内浇筑混凝土,不断将泥浆置换出来,待混凝土浇至设计标高后,一个单元槽段即施工完毕。各单元槽段之间由特制的接头连接,形成连续的地下钢筋混凝土墙。地下连续墙工艺原理2.1.1地下连续墙特点:1.优点及适应范围①施工时振动小、噪音低。适用城市施工。②墙体刚度大。是深基坑支护工程中重要的支护结构。③防渗性能好。④可贴近施工。⑤可用于“逆作法”施工。⑥适用于多种地基条件。⑦可用作刚性基础。⑧占地少。2.缺点:①特殊条件下施工难度大。②易出相邻墙段不能对齐和漏水问题。③若仅用于临时挡土结构,费用高些。④废

3、泥浆处理麻烦2.1概述2.1.2地下连续墙的分类地下连续墙的分类可按以下四种方式①按成墙方式有:桩柱式、槽板式、组合式。②按墙的用途有:防渗墙、临时挡土墙、永久挡土墙、作为基础用的地下连续墙。③按墙体材料有:钢筋混凝土墙、塑性混凝土墙、固化灰浆墙、自硬泥浆墙、预制墙、泥浆槽墙、后张法预应力地下连续墙、钢制地下连续墙。④按开挖情况有;地下连续墙(开挖)和地下防渗墙(不开挖)。2.1.3地下连续墙的用途①水利水电、露天矿山和尾矿坝以及环保的防渗墙。②建筑物地下室(基坑)。③地下构筑物。④市政管沟和涵洞。⑤盾构

4、等工程的竖井。⑥泵站、水池。⑦码头、护岸和干船坞。⑧地下油库和仓库。⑨各种深基础和桩基。2.1.4地下连续墙的技术要点1.应解决的问题①挖槽——适应复杂地基,符合设计要求②槽孔在开挖和回填中的稳定③用适宜的材料回填槽孔形成墙体④各墙段之间的接缝连接2.加强各环节的联系加强设计、科研和施工系统之间的联系—促进施工方法的不断成熟和发展2.2地下连续墙作为支护结构的内力计算2.2.1概述支护墙的内力和变形较复杂,其计算的合理性应是考虑支护结构—土—支点三者共同作用的空间分析。故按分段平面问题计算。地下连续墙由于

5、其连续性可取单位长度。目前我国常用的方法可有弹性支点方法与极限平衡法。当嵌固深度合理时,具有试验数据或当地经验确定弹性支点刚度时,应提倡用弹性支点方法确定支护结构内力和变形。考虑不具备弹性支点方法计算条件及不同分类方法对简单结构计算误差影响小的情况,悬臂式结构按极限平衡法及单层支点结构按等值梁法的计算方法应保留。当支护结构周边条件完全相同时,支撑体系可简化为平面问题计算,对于土层锚杆,因锚杆腰梁间基本不存在相互影响,假定平面问题较合理。考虑到刚度的冠梁或支撑结构体系的共同作用,应采用空间协同作用分析方法。

6、实际分段平面问题是将空间分析计算出的内力结果分段合并,按同一配筋处理。2.2.2地下连续墙嵌固深度设计值的确定深基坑支护结构应采用以分项系数表示的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基坑支护结构极限状态可有两类: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支护结构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土体失稳、过大变形导致支护结构或基坑周边环境破坏;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支护结构的变形已妨碍地下结构施工或影响基坑周边环境的正常使用功能。本章计算依据是建设部1999年9月颁布的《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

7、—99)》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安全等级破坏后果γ0一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变形过大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严重1.10二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影响一般1.00三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不严重0.901.悬臂式支护结构深度设计值hd的计算排桩、地下连续墙嵌固深度设计值宜按下列规定:1.悬臂式支护结构嵌固深度设计值hd宜按下式确定:桩墙底以上基坑内侧各土层被动土压力(也即各土层水平抗力标准值的合力)和桩墙底以上基

8、坑外侧各土层主动土压力(也即各土层水平荷载标准值的合力)和ha合力作用点至桩、墙底的距离hP合力作用点至桩、墙底的距离h、hd分别为基坑挖深和桩墙嵌固深度γ0基坑侧壁安全重要性系数悬臂桩墙的计算合力作用点至桩、墙底的距离合力作用点至桩、墙底的距离hhpEa1Ea2Ea4Ea3∑EaEP1EP2∑EPh、分别为基坑挖深和桩墙入土深度分别为被动土压力合力和主动土压力合力单层支点结构支点力及嵌固深度计算支点力:基坑底面以下支护结构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