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真实建构理论

新闻真实建构理论

ID:30503074

大小:276.50 KB

页数:59页

时间:2018-12-30

新闻真实建构理论_第1页
新闻真实建构理论_第2页
新闻真实建构理论_第3页
新闻真实建构理论_第4页
新闻真实建构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闻真实建构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聞真實建構的理論媒體如何建構真實在建構真實過程中受到哪些因素影響因而產生哪些偏見(如何降低偏見)本書對新聞編輯的定義是:新聞組織(編輯的名詞,即編輯人)的新聞建構行為(編輯的動詞)。亦即,編輯人基於政策和知識(shoemaker五層次)進行新聞事實的選擇和重組。1.守門行為文獻描述現象,而其根源在於框架(選擇與重組)。2.框架分析選擇和重組,但未談WHY3.新聞控制研究探討WHY,但對於Shoemaker五層次的影響因素如何展現在文本上,分析不夠細緻。本書綜合三種文獻,集中探討編輯人如何利用選擇和重組機制,

2、來順應或對抗各層次的控制。壹、總論²本書談框架,不只談單一新聞的高、中、低層次,也談新聞選擇的高高層次。具體言之,本書要談的主題有三,一是新聞選擇(高高層次和部分中層次),二是標題寫作(高層次主旨和低層次語言),三是新聞編排(中層次和部分高層次)²建構真實要使用語言,在編輯上,語言包括文字語言、圖像語言以及版面語言。²本書重點在大眾媒體如何建構社會真實(參考陳雪雲博士論文),涉及幾個理論,一是守門行為研究,談行為與分析架構,其缺點在過度以編者為導向;二是議題設定理論,探討媒體選擇和強調新聞如何影響受眾,其缺點

3、在重視效果、對建構面探討不足;三是框架理論,談建構真實的機制,其缺點在較少討論影響因素;三是新聞控制研究,談影響因素,缺點在對反控制的機制探討較少。²在新聞常規層次,特別強調獨家新聞59新聞真實的意涵:媒介真實、客觀真實、主觀真實貳、媒介真實的建構(守門行為研究):分析架構新聞報導與真實建構:新聞框架的理論與觀點八十七年十二月臧國仁(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有關新聞媒體如何報導真實事件,一直是廣受重視的研究議題。但此類以守門人研究為主的早期主流典範,在一九八0年逐漸受到各方質疑。挑戰者認為,傳統新聞學理論受到實

4、務工作影響過深,誇大了新聞媒體在資訊產製過程中的獨大角色,未來應重新審視其他社會組織與新聞媒體的互動關係。本研究延續此類研究傳播,改以社會建構論為基礎,討論新聞報導如何在再現社會真實的過程中受到框架影響。在組織層次,本研究指出「新聞常規」、「內部控制」、以及「專業意理」三者是影響新聞媒體選擇與重組社會真實的重要面向。在個人層次,新聞工作者的知識結構不但協助擬定目標,也是選擇素材、專換資訊的重要條件。在文本層次,新聞句法、情節、主題、修辭與字語均是呈現真實的主要途徑;不同新聞文本結構,會展現不同社會真實面向。本

5、研究因而強調,新聞產製係一項不斷受到特殊條件(框架)影響與制約的社會行動。未來研究可從此一觀點繼續討論其他影響新聞真實的因素,如消息來源框架、議題故事框架、以及讀者認知框架如何與新聞媒體互動,或如何再現社會真實。總結對編輯和守門行為研究的文獻,描述編輯的各種工作,最後歸結編輯的核心工作為選擇與重組新聞媒體與消息來源的研究典範在過去四十年已歷經幾次重要典範(paradigm)轉變(Kuhn,1970)。首先,早期新聞學的「守門人理論」揭櫫新聞產製的流程,大體上必須經過媒體組織工作人員的層層節制。新聞工作者在不同

6、的「關卡(gate)」前,以自己所認定的讀者需求(或稱新聞價值),以及組織提供的工作規範,將新聞素材加以選擇、刪減、調製、或綜合(李金銓,1981)。這種論點對建立新聞專業有重大貢獻,新聞媒體因而被逐漸視為是社會制度中的第四權,負有監督社會系統正常運作的重要功能(Donohue,etal,1995)。(臧國仁,1999:14)隨後的研究發現,新聞雖然係由新聞工作人員依據專業義理獨立製作而成,媒體報導的內容卻經常顯現不尋常的「偏向」此類著作甚多可參閱羅文輝,1995。有趣的是,McCarthyetal.(199

7、6)在討論新聞偏向的問題時,傾向認為偏向係新聞媒體無可避免的工作常態。「媒體的偏向,表現在從眾多事件中選擇少數事件來觀察及報導」,McCarthyetal曾說,「媒體偏向也存在於對事件的描述;媒體的確有選擇性的報導」(pp.478-479)。作者們並謂,媒體的偏向尚可見於新聞採訪的常態中(如路線的布設,對官方消息來源的倚賴、截稿時間、人員配置等),以及新聞價值(如接近性、負面性、特殊性、文化相近性等)。這種說法,接近Cans(1979)的觀點,將偏向視為是種「常態」,是新聞媒體工作的內規之一,亦與本書所將討論

8、的框架概念類似(參見本書第三、四章)。 (臧國仁,1999:14-15)。如政府官員、男性、或有權勢者長期在新聞報導中佔有優勢地位,而一般社會團體或異議份子(thedeviants)則經常為新聞媒體漠視與忽略。文化學派學者據此強調,新聞並非僅是中立的資訊,其內容其實充滿了社會與文化意義(或意識型態)。新聞工作者在採集杜會事件真相的過程中,無可避免地受到消息來源(如總統)的介人與影響;官方消息充斥報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