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用聚氯乙烯树脂标准

糊用聚氯乙烯树脂标准

ID:30519192

大小:760.1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31

糊用聚氯乙烯树脂标准_第1页
糊用聚氯乙烯树脂标准_第2页
糊用聚氯乙烯树脂标准_第3页
糊用聚氯乙烯树脂标准_第4页
糊用聚氯乙烯树脂标准_第5页
资源描述:

《糊用聚氯乙烯树脂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Q/SHG1—2014Q/SHG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SHG1—2014代替Q/SHG1—2011糊用聚氯乙烯树脂(微悬浮法)2014—05—30发布2014—06—13实施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11Q/SHG1—2014前言本标准修改采用日本钟渊公司企业标准。本标准是对Q/SHG1-2011标准的修订,与原标准主要差异有:——删除PSH-30G、PSM-30牌号及其相应技术指标;——修改PSH-100牌号聚合度、B型粘度指标要求,牌号改为PSH-50;——修改PSH-30、PSM-31、PSM-31H、PSM-31A、PSL-31牌号B型粘度指标要求;——新增PSH-24牌号及

2、其相应技术指标;——修改刮痕粒度指标要求;——修改“筛余物”指标检验类别。本标准由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卓。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Q/SHG·J02·102-1989;Q/SHG·J02·102-1994;Q/SHG·J02·102-1999;Q/SHG·J02·102-2002;——Q/SHG·002002-2005;——Q/SHG1-2006;Q/SHG1-2007;Q/SHG1-2010、Q/SHG1-2011。11Q/SHG1—2014糊用聚氯乙烯树脂(微悬浮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糊用聚氯乙烯树脂(微悬浮法)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3、标志、使用说明书及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电石为原料,采用微悬浮法生产的糊用聚氯乙烯树脂。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2914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挥发物(包括水)的测定GB/T4615聚氯乙烯树脂中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测定方法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23956化工产品使用说明书编写规定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

4、则Q/SHG·007003糊用聚氯乙烯树脂热分解温度的测定3要求糊用聚氯乙烯树脂(含混合物)性能应符合表1要求。11Q/SHG1—2014表1糊用聚氯乙烯树脂(含混合物)的性能要求1)牌号1)指标项目PSH-10PSH-20PSH-24PSH-30PSH-50PSM-10PSM-31PSM-31APSM-31HPSM-70PSL-10PSL-31树脂外观白色细微粉末聚合度1580~17801580~17802200~28001630~18301600~18001230~15301230~14301100~12001230~14301230~1430880~1080800~1080挥发份,%≤

5、0.500.700.50堆积密度,g/cm30.20~0.45筛余物,mg/kg≤(筛孔径,0.15mm)10.0热分解温度,℃≥——175——残留氯乙烯单体2),mg/kg≤5.0混合物B型粘度,30℃mPa·s1000~25002500~75001000~30001500~35001000~30001000~25002000~45003500~45003000~60003500~184001000~25002000~5000DOP:树脂(份)65/100100/10065/10065/10065/10065/10065/10065/10065/100100/10065/10065/100

6、刮痕粒度,μm≤50注:1)牌号意义说明:a)PSHPSMPSLP代表糊状树脂;S代表均聚物;H代表高聚合度;M代表中聚合度;L代表低聚合度。b)1020243031507031A31H——代表用不同乳化剂配方生产的牌号。2)除卫生级产品外,不控制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Q/SHG1—2014311Q/SHG1—20144试验方法4.1总则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它要求时,分别是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4.2外观的测定目测。4.3聚合度的测定4.3.1试剂a)丙酮;b)硝基苯;c)四氢呋喃。4.3.2仪器设备a)分析天平:感量0.1mg;b)恒温水槽:精度0.05℃;

7、c)水浴箱:0℃~100℃;d)烘箱:精度1℃;e)乌氏粘度计:见图1。其中管1外径Φ11mm,管2外径Φ7mm,毛细管的内径Φ0.52mm±0.04mm,毛细管的长度150mm±5mm,球部B的容积1.3mm3±0.2mm3;f)称量瓶:Φ50mm×30mm;g)容量瓶:50mL;h)移液管:20mL;i)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j)秒表:最小刻度为0.2s;k)不锈钢刮铲:10mm×180mm。4.3.3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